王峻四十岁了,已经在千霞关做了五年的守备,而这五年,可以说是他有生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段日子。首先不必担心外族时时刻刻的入侵,也不会因为粮饷供应不上而发愁,甚至还因为千霞关的地理之便,比秦都那些达官贵胄们更早地品尝到来自南边唐国的美食与美酒。再加上这里算是秦国最靠南的一片国土,湿润多雨,虽说生活时间长了胳膊腿儿会皱皱巴巴地酸痛,但也远好过曾经戍守西祁山那十几年的风霜苦寒。

就在今天一早,他收到了兵部的文书,命他在十日之内,准备能容纳三万人的营地,来迎接左右武卫的主力进驻。因为前几天镇南候莫涛的马队在经过时曾与他透露过一些内容,因此他对于这个消息并不觉得意外,反而隐隐有些期待的感觉。

二十四年前,王峻还是左武卫军的一名新兵,当时因为唐王赵宏灭杀了大将军薛信忠满门,造成国内军政混乱,边境防务更是形同虚设,北方的游牧民族部落瞧准了这个天赐良机,组成了近三十万的联军南下入侵。他们一路上劫掠城镇,从粮食到女人,甚至是农具铁器,都打包带上,临走还不忘放一把火,将这些城池烧成了一片废墟。赵宏虽然也调兵遣将进行反击,但也就算能堪堪抵抗,以他的能力还远远不够,总是这边刚守住一个城,那边就又丢了一个城,数年内唐国四分之一的领土都燃起了战火,让百万民众饱受荼毒。

秦王朱明广曾在三十年前的天玄盛会期间到访过唐国,与那时虽未翻身但胸怀大志的赵宏交谈甚欢,颇有相见恨晚之意。当时薛信忠发觉赵宏似是要结交同样年轻的秦王,担心赵宏在找外援,就动作十分迅速地找理由将秦国的队伍给送了回去。没过多久听说薛家倒了,朱明广就亲笔写下国书,与赵宏续上了友谊。那几年唐国遭了战乱,秦国也是没少支援粮草战马,同时在侧翼不断派兵出关攻击联军后路,使其首尾难顾,也算给赵宏帮了大忙。否则以交战初期的那种危局,赵宏就算一时不备,叫这些快马弯刀给端了天玄城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王峻是在战争第四年的春天参的军,当时局势开始有了些转变。在他的记忆中,那一年的夏天特别的长,三月底的天气就几乎比得上往年的六月,他们这些来自秦国的援军驻扎在唐国北境几处已经沦陷了的废城中,守着城里的各处深井,一桶接一桶地给自己灌凉水解暑,同时也不断地把水浇在战马的身上,让这些直打蔫儿的战友保持清醒。除非是有作战任务,否则绝没有人会披上任何一片甲胄。甚至王峻还亲眼看见过自己那支队伍的参将大人,用精铁的头盔摊鸟蛋吃。

在这样的天气下,那些入侵者的日子简直是可以预见到有多惨了,他们那些厚重的毛皮衣物不仅不能再穿了,而且都因为生虫或发霉而导致大量腐烂,在很多次战斗中,秦唐两国的联军经常会看见一个个棕发红须的肌肉大汉,穿着抢来的不合身的窄小衣物作战,打着打着,就几乎成了赤条条的一个野人。

秦国这些人马在沦陷区四处游击,以多股轻骑兵进行穿插,那些北部的联军本来就是上百个大小部落组成,在情报、补给、联络上十分混乱,因此对于同样擅长骑兵奔袭作战的秦军不仅没有太大的优势,反而还由于水土不服和疾病导致的影响,在游斗中经常被秦军用放风筝的办法多次击溃。就是在这期间,王峻因为年纪小,动作快,很快就成为了轻骑斥候中颇有名声的侦察好手,甚至还得到过左武卫大将军李正罡的亲自点名夸奖。在当时,那可是了不得的荣耀。从那以后,他的大小上司都高看他一眼,也就是从那开始,他渐渐从一个小兵,一步步做到了百夫长、千夫长的位子。更是在最终决战那年,率部下千人随唐王赵宏北征,后来因累功而成为了李正威带去参加庆功宴的六十五位秦将之一。

王峻虽然不姓李,但他在内心中,一直都认为自己能有今天的地位,都是从李正罡当年那次青睐开始的。因此无论身在何处,凡是遇见李家子弟,心里总会生出不少亲近之感。他拿着那封兵部的文书,望着守备府上空渐渐汇聚的乌云,不由得在心里想着:五年了,也不知道眼下这两支武卫大军,到底由哪位李将军率领而来,自己又该如何接待才足以表达心意呢。

六月初九一早,传令兵来报,说是探到有数千人马,正在西南百里之外,向着千霞关开来,因为那边正下着大雨,因此也看不太清旗号。王峻心里纳闷,左右武卫的人马应该是从东北和西北方向集结而来,这西南方向,怎么会突然出现一支兵马。便命令属下派出五百轻骑,抵进再探。

直至傍晚,这五百人回来了,并带来了一个消息,说那四千兵马是镇南候的江原兵,那率队的将军有莫涛的亲笔调令,说是要在他们这里驻扎五日,然后开往太平渡。

要说王峻在千霞关这五年最讨厌的人是谁,那就是这镇南候莫涛不可了,起先他总是让自己那个名为孙子,实为赘婿所得的外孙莫达,打着太平渡的旗号来自己这里借饷借粮,但从来都没有足数归还过,而且不是拿着些替下来的锈刀锈矛来抵债,就是拿些霉腐的烂米来充数。他也给兵部上过几道奏书诉苦,但兵部那些人因忌惮吕道然和镇南候的权势,也都将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