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黄成林和柳学敏愕然,一时支支吾吾起来

&ep;&ep;胡之春问道:“莫非你们是公门中人,甚至可能是增祺将军的幕僚?”

&ep;&ep;黄成林连忙说道:“只是道听途说,道听途说。”

&ep;&ep;35捡到士官生

&ep;&ep;胡之春可不是这么好糊弄的,只见他一挥手,几个大盛魁的卫队队员枪栓一拉,朝黄、柳二人背后一指。

&ep;&ep;黄成林愣了,问道:“之春兄,这是干嘛?”

&ep;&ep;柳学敏也赶紧说道:“误会,误会~!”

&ep;&ep;胡之春可不理他们这套,站起身来,说道:“误会不误会,咱们东家有分断,二位~~走一趟吧。”

&ep;&ep;“起来!”卫队队员用枪抵住了黄成林和柳学敏的后背,黄、柳二人无奈,只能跟着胡之春去见徐天宝。

&ep;&ep;“小胡,你这是干嘛?”

&ep;&ep;徐天宝正在义和炭场附近的一处小山头上试枪。他之前就听胡之春说起过在难民里发现了两个识文断字的人,只是没见过面。这次胡之春押着二人来见自己,徐天宝大感奇怪。

&ep;&ep;胡之春便把自己和黄、柳二人的对话说了一遍,徐天宝也觉得奇怪。他绕着黄成林和柳学敏转了一圈,然后笑着说道:“二位,说说你们的来历吧!”

&ep;&ep;黄成林笑道:“徐爷多心了,我们就是念过几年私塾的穷秀才罢了,哪里有什么来历?”

&ep;&ep;“不错,不错。”柳学敏也说道

&ep;&ep;徐天宝依旧面带微笑,十指交叉背在背后,“小胡,给他一条枪。”

&ep;&ep;“是,东家。”胡之春一挥手,两个卫队队员就把自己手里的枪递给柳学敏。

&ep;&ep;“你们每人打一枪~”徐天宝左右看了看,指着眼前的一棵树说道:“就打那树。”

&ep;&ep;黄成林接过步枪看了看,然后露出为难的神情,“徐爷,我们不会打枪。”

&ep;&ep;柳学敏也是一脸为难,“徐爷,我是真不会。”

&ep;&ep;徐天宝一抬手,手里一支乌黑的手枪就对准了柳学敏的脑袋,“打不打?”

&ep;&ep;黄成林无奈,说道:“徐爷,你这是何苦呢?”说罢他笨手笨脚地举起步枪,扣动扳机

&ep;&ep;呯

&ep;&ep;子弹正中树干

&ep;&ep;黄成林也吓得把枪扔在地上

&ep;&ep;众人大笑

&ep;&ep;唯有徐天宝一本正经地说道:“刚才你故意笨手笨脚的装熊,可你们的手掌和手指上有长期握枪才有的茧子,这是瞒不了的。我好心收留你们~~你们还要有所隐瞒,太不厚道了。”说罢徐天宝手里的枪完全抵住了柳学敏的太阳穴,“我这人疑心病重,而且宁可错杀一百,也不放过一个。再不说实话,别怪我下手狠。”

&ep;&ep;被枪指着的柳学敏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说道:“徐爷莫怪,我们也是有苦衷的。”

&ep;&ep;胡之春从地上捡起步枪,说道:“早说不就行了?”

&ep;&ep;黄成林一脸苦笑,自嘲地说道:“如果我告诉徐爷,我和学敏兄弟是留日士官生,却在军中扛枪当大头兵,徐爷信么?”

&ep;&ep;“留日士官生?”胡之春插口道:“我信,我原来也是留学英国,回来后要不是遇到东家~~”胡之春有些同病相怜的看着黄成林

&ep;&ep;甲午战争清军战败后,清政府开始创练新式陆军。感于现代军事人才的缺乏,在聘请洋教习训练军队和开办军校的同时,遣员到国外学习军事。当时号称陆军最强的要数德国和日本,但德国远在西洋,而日本则为近邻,于是自1898年起,清政府开始向日本选派军事留学生。1901年科举制度废除以后,由科举步入仕途的路子已被断绝,更多年少的书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日本也以其不可告人的长远利益出发,对中国派学生赴日本留学进一步放开,使的大量的青年涌入日本,每年仅官费生就达一百人,这在当时的中国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了,自费赴日学习的也日渐增多。

&ep;&ep;由于这一时期的留日士官生人数少,清廷的新军编练工作又刚刚开始,百事待兴,人才急缺,所以,士官生归国后,几乎无一例外地被破格使用,分发到部队的最低也要给以管带(营长)职务,且多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升迁。

&ep;&ep;黄成林与柳学敏是新民府的同乡,家境只算小康,靠变卖家产才得到了自费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机会。二人在日本成绩优异,名列前茅。二人原本以为,回国之后可以一展所学,光耀门楣。哪知官场黑暗,裙带成风。棚目是哨长的表弟,哨长是协统的小舅子,协统是统制的妻弟~~~象他们这种没有背景的人,要想得到一官半职,谈何容易?结果两个人只是在奉天城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