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一剑捍中原九桃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慈恩寺依山傍水而建,好山自然有好水,一条溪河由西向东,穿城而来,河曰:清河。河边杨柳光秃,正好悬挂大红的喜庆灯笼。灯火点点,有如星火,灯影之下,清河流水愈发显得清幽,到得山这边,潺潺有声,绕山往东而去。

河面上同样流光溢彩,点点如繁星,芸芸众生已早早于上游於水次放起了河灯。

这一带之所以繁华,倒也不仅仅是因为慈恩寺的缘故,离前坪百丈余,就是上京最负盛名的青柳巷,大小青楼百余,星罗棋布,因水而生,依水而建。

千年来,先有慈恩寺还是先有青柳巷,众说纷纭,傅明杰宁愿相信那个先有青柳巷,再有慈恩寺的传说。相传千年前,慈恩寺首任高僧三藏法师以一叶渡河,路过此处,见有青楼女子幽怨投河,三藏法师抬手相救,就此驻足,搭草棚为寺,度人入道。

静海法师所言的初心,应该就出自于此,可就凭法师一己之力,就能救世人于水火?只怕是佛祖再世也是无能为力,只能是目光所及,救一人是一人。

再想起四哥李然说过,陇西看上去一片祥和,实则暗潮涌动,内忧外患。外患陇西上下了然于心,内忧却未必人人自知。当今天子无论怎样运筹帷幄,朝堂的龌龊之事还是数不胜数,想要各方势力从善如流,无异于痴人说梦。李然还说,朝堂行走,有些事身不由己,不得不做。可即便是再怎么小心翼翼,也难免不被朝中那些老祖供奉算计,真要是有一天到了需舍生求死的境地,死又何妨,人死如灯灭,一了百了,只希望到时能死得其所,不枉一死。

那时颇为不解,堂堂帝王四子,琼王李然,何以忧心忡忡,突出此言?今日入殿,与静海法师论道,属无心,无心插柳柳成荫,终得一悟,此时再想到李然所言,傅明杰隐隐约约明白这话中的诸多意思。只是傅明杰还是不解,一贯稳如泰山、心思缜密的四哥,为何冷不丁地和他说起这般糟心的话,就因为他已十八,即将弱冠?朝堂就如此险恶?真要到了李然不惜求死的地步,那陇西岂不是危机四伏,朝廷岌岌可危?

傅明杰就不想了,将来的事将来再说。反正他认同静海法师那话,人善则我善,人欺则我欺,真要是有人胆敢陷四哥于不利,逼得四哥走投无路,他傅明杰绝不会坐视不管,他的剑不是吃素的。那一霎,傅明杰心有所动,感觉有一股浩然正气在心中急荡,不宣泄,不足以平息心中的浩气,傅明杰随手一挥,掌形同剑,一剑刺出:“千里江湖,我只取一剑!乱神十八剑,这一剑足已!”

大总管的十八剑式的起手式:雪霁。

雪过天晴,阳光普照,所过之处,山河欢腾,冰雪消融。

一剑既出,傅明杰只觉心清气爽,浑身舒坦,有一种挥汗如雨后的畅快,至于那一剑是何结果,傅明杰懒得去理会。而尉迟成渝还没有从静海法师刚才的布道中走出来,一直痴痴迷迷,程明亮光顾着与倚楼的女子插科打诨,应接不暇,怡然自乐,哪里又会去想傅明杰这一剑与往日有何不同。

傅明杰这一剑,看似无形,却已初具浩荡剑气,剑气磅礴,所过之处,树叶纷纷扬扬,有树枝触剑气而落,断口处,齐齐整整,如同剑劈。

尉迟成渝和程明亮如若注意到这些,必定会目瞪口呆。

千年前,三藏法师于此以一叶渡河,今日傅明杰于此以一剑破境,这一剑,傅明杰四品破境,位列三品!

我若拔剑,人不善,杀人!天不善,破天!

这一剑,浩然霸道,天尚且可破,何况一境。

与静海法师讲经施道如出一辙,大总管的《乱神十八式剑笔谈》,上京氏族子弟人人皆可得之,但即便得到了善本,却未必人人都能从中悟出剑道真谛,要真是如此简单,岂不是人人都可以一剑封王。佛陀的法本《大藏经》,广传天下,可千百年来,中原真是悟道成仙的,似乎也就只有三藏法师一人。

天无尽头,佛法也就无边,剑道自是无垠。

无边无垠,万事万物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