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不会的。”温氏看着一脸都是忧愁的阿琇,“林夫人被前边几个儿媳妇伤透了心,跑去北境一个是要散散心,另一个缘故,约莫就是为了躲开京中人的议论了。”

&ep;&ep;林夫人不算个笨人,没有了看着端庄满嘴规矩的世子夫人在旁挑唆,她对阿珠也只有比在京城里更好的。

&ep;&ep;听了她一番分析,阿琇才算是放下了心。

&ep;&ep;送走了去北境的人,满府里又开始忙碌起来——为沈安和徐宁的大婚做准备了。

&ep;&ep;一般来说,如今京城里两家做亲,都是小定后约莫半年左右,再行大婚。

&ep;&ep;不过,定南侯夫人已经在京城逗留了近两年,还是很想回西南去看看的。她的产业多在西南,虽然用的人都是忠心的,但身为东家,也不好总不露面。再者,顾家心心念念想要打徐宁的主意,她也不是那种吃亏了就默默受着的人,也打算回去看看顾家是个什么下场。

&ep;&ep;她在京城里只有两处铺面,徐宁亲事定下后,定南侯夫人干脆将这两处也添在了嫁妆里。

&ep;&ep;早一日叫徐宁出阁,她也好早一日放心地回西南去。

&ep;&ep;靖国公府这边更别说了,沈安年纪不小了,他们只有更愁的。

&ep;&ep;两下里心思对在了一起,请了人算出好日子,就将大婚定在了九月初六。

&ep;&ep;正文第245章

&ep;&ep;沈徐两家的婚礼,办得很是热闹。

&ep;&ep;沈安虽然只出身靖国公府的二房,但终究没有分家,也是国公府长孙。如今二十出头来岁的年纪,已经入了翰林,人又斯文清秀,也可被叫一声青年才俊了。熟识他的人都知道,比起入仕做官,沈安更喜欢将心扑在学问之上。

&ep;&ep;即使是这样,他伯父是靖国公,四叔是镇北侯,堂妹更是未来的安王妃,只看这一份儿家世,那放眼京城,也算一流的。再加上岳家为定南侯府,便是他在翰林院里和书册打一辈子交道,也没人敢看轻了他去。

&ep;&ep;徐宁更是继父有权,亲娘有钱。出阁的时候虽然不能比当初的贺长安,那也是赫赫扬扬十里红妆,陪嫁的箱笼叫多少人看了都眼红。

&ep;&ep;大婚三日,回门礼后,定南侯夫人连一天都没有再耽搁,回了西南。

&ep;&ep;沈安和徐宁自然要相送,看着定南侯府的车渐渐走远,沈安握住徐宁的手。

&ep;&ep;“其实,岳母在京中再多住一些时候不是更好?”和初一相比,沈安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心机。他的聪明,都用在了读书上。

&ep;&ep;徐宁也并不想叫他知道西南那边顾家又不老实了,她娘急着回去,一边是想着能够与丈夫相聚,另一边八成就是要去教训顾家了。如今顾家要势无势,要钱没钱,落魄得不知道还剩了几分的体面。这样狼狈的时候,她娘怎么可能不去欣赏一回,顺便扔下几枚石头呢?

&ep;&ep;“父亲半生戎马,落下了许多的暗疾。我们在京城耽搁了这么久,母亲也是不放心。”徐宁将手腕一翻,与沈安十指相扣,“我也愿意叫母亲早些回去陪伴父亲。”

&ep;&ep;沈安也紧了紧手指,“以后,咱们也将岳父岳母接到京城来团聚。”

&ep;&ep;“好。”徐宁柔声应了。

&ep;&ep;沈安婚假只有这么几天,次日便要如常去翰林院。徐宁每天早早起来,亲自安排了丈夫的早膳,送了沈安出去。

&ep;&ep;等天亮后,徐宁又会往二太太的住处去请安。

&ep;&ep;所有的礼数,做得一丝不苟。

&ep;&ep;她性情甚好,行事也不骄矜,相反,言辞温柔,说话总带笑意,使人如沐春风。婚后短短的时间内,便赢得了国公府上下的喜爱。就连先前并不大能看上这个儿媳妇的二老爷,拍着良心也得说,除了随母改嫁这一点外,徐宁身上真的挑剔不出别的了。

&ep;&ep;得了这样的儿媳妇,二太太也着实挺胸抬头了几天。

&ep;&ep;不过很快,她便发现,自己原先想的,摆起婆婆的架子,借着大婚后新娘子脸嫩拿捏住徐宁,好似并不那么容易。

&ep;&ep;她说话,徐宁总是一副恭敬姿态听着。

&ep;&ep;也只是听着而已。左耳进右耳出的那种。

&ep;&ep;作为国公府的长孙,沈安大婚,温氏给他安排了东北角一处阔朗的院子,也有小门与街上相通。美中不足,与二房住的地方远了些。

&ep;&ep;已经到了深秋,早晚天气有些寒凉。徐宁一路走过去,茜红色绣金裙摆被晨露染湿了些。

&ep;&ep;二老爷并不与二太太住在一处,多数时候都是住在外边的书房里。徐宁对往事并不大了解,沈安与她感情再好,也不会将原先的家丑说给她。不过,对徐宁来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