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定、端严的真容,如同一面通透的玲珑宝镜,高高悬挂于宁静的夜空。

宝镜将灼热、燥烈的太阳光转化为清凉、安谧的月亮光,投射到漆黑昏沉的大地。

地面的角落,有一位渴望尽形寿、出离生死、悲心运笔、弘法利生的凡夫女子,于一隅之所,一窗之下,跪拜稽首,祈求开悟。

窗外的月光,如天水漫流寰宇。

月光是有重量的,她过滤我的身体,令我脏腑清净。

月光是有能量的,她灌溉我的心性,令我内外明澈。

月光是有现量的,她打开我的天目,令我洞见实相。

实相无相,荡荡无物,纯纯无瑕,一切空无人我。

月光是有证量的,她启迪我的般若之智,令我恍知本来,性光如月,澄静圆明。

窗外的月光,洒落如洗,把阳台照似白昼。

我盘起双腿坐在融融月色之中,如浮于莲池之上。

波光潋滟,剔透晶莹。

仿佛琉璃白玉台,七宝莲花开。

浩瀚无垠的天河,繁星点点,漫如河沙。

在宇宙海洋中邀游的月亮,实为月球。

它既不如镰刀,也不似圆盘。也没有晦望阴晴。

真正的月球,它从未渐渐圆满,也从未渐渐残缺。

它从未有过任何的变化,始终如一。

只是因为我们身处地球,眼界被太阳所遮挡,这才出现了所谓的消长盈亏,晦塑弦望。

使我们枉自慨叹: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

月既无圆缺,人岂有离合?

所谓离合,也不过是自心缘影,而非实相。

在我们所探知的宇宙里,大约有十亿个银河第般的河外星系,银河系有二千亿颗恒星,太阳仅是普通的恒星之一。

每一天都会有1700亿颗恒星诞生和毁灭。

科学家也承认宇宙的浩瀚不可思议。

目前为止,再先进的仪器也无法将整个宇宙悉数囊括。

真实的宇宙和世界又怎么能以眼见为实、世智为测呢?

眼见非实,因眼光如豆,无以照远。

眼见非实,因眼光如射,不能自见。

眼见非实,因眼光如线,不能周遍。

此眼正是我辈凡夫的肉眼、心眼。

世智亦然,所谓小心眼,正是自以为是,坐井观天,以蠡测海,两小儿辩日。

倘若能放下对肉眼的执著,对世智的依赖,心如明镜。

明镜本空,自性自知,便可心包太虚,量周法界,而生实相。

实相非相,以此推之,月光非月光,是名月光。

实为折射之光。

生死亦非生死,是名生死。

实为变幻之身。

人非万物之灵,是名万物之灵。

实为六道之类。

诸法平等,无有高下。

人自分别,执著烦恼。

人所大患,不过有身。

人所大惧,不过有死。

以生为生,终将归死。

不若以无生为生,生而不执生,不惧死,方可证入无余涅磐,常乐我净。

无我无不我,可得无量寿、无量光,与宇宙并存,究竟解脱,真实自在。

写到这里,不由得心里一顿。

猛然想起一本经书,急忙转身到书架上请取拜读。

在《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之《月轮品》中,佛告诉摩诃迦叶:

七佛所说没有异路,诸佛成道也没有异法。

只有见性成佛。

凡夫众生,有自性不知。

如晦月(每月的最后一天),完没有光。

初发心者,刚刚见自性本体。

如朔月(每月的第一天),有了一分光。

菩萨大修行人,根本智已得,所得智未,智慧和妄心并存。

如弦月(每月的第八天),半明半暗。

圣人智慧圆满。

如望月(每月的第十五天),圆满光亮。

佛随即说偈言:

凡夫未知见,暗如晦月轮。

地前诸菩萨,光如朔月等。

地中大菩萨,明如弦月成。

地上觉菩萨,圆如望月满。

合经冥想,百千妙文,对景入境,如甘露灌顶,似涌泉注心。

清凉明亮,脏腑如透。

窗外的月光,遥遥西去。

我站起身,对着远逝的月亮,久久的拜忏、感恩、反思、庆幸、醒悟、激励……

百感交集,一时泪如雨下。

我提笔写下七言律诗,以谢月光,并资自勉:

黛玉葬花惜残红,春江月夜叹潮声。

举世皆从忙里老,谁人肯向死前空。

如今识得性中光,超落尘封守泥垣。

业尽情空了生死,圆满觉悟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