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第六二回李大钊慷慨就义汪精卫公开分裂(下)

&ep;&ep;再说南京方面,武汉政府的北伐给蒋介石提供了有利机会。蒋介石面对局势,权衡再三,决定也出兵北伐。他要紧紧抓住“北伐”这面革命的旗帜,先行北伐,再回过头来对付武汉政府,消灭共产党。蒋介石召集将领,进行战前动员,大讲“北伐革命之双重目的”,称:“一是要打倒北洋军阀,二是要打倒共产党。我们国民党唯一的敌人是共产党。国民革命要成功,就不能与共产党并存。我们此次出兵,务要迅速前进,百倍努力,先将北洋军阀打破,再来解决武汉的共产党。”

&ep;&ep;5月1日,蒋介石在南京发布了继续北伐的命令。他自任北伐军总指挥,分兵三路,分别由何应钦、白崇禧、李宗仁率领,向北挺进。此时,唐生智率领的武汉大军早已连战连捷,逼近郑州;冯玉祥的部队也已攻占洛阳;河南战局,大势已定。南京的蒋军从浦口渡江,沿津浦路北上,进击张宗昌的直鲁联军和孙传芳残部。一路长驱直入,几乎未遇到强敌抵抗,半月之后,便顺利占领了徐州。蒋介石的势力轻而易举地扩展到陇海线。

&ep;&ep;蒋介石在北伐的同时,对武汉亦采取了军事措施。他用封官的手段,唆使武汉政府下属的军队不断叛乱、骚扰。他先后密令刘湘为第五路总指挥、杨森为前敌总指挥,由万县举兵东下,进攻鄂西;委任袁祖铭为四十三军军长,将部队开抵巴东,宣布反共;任命周西成为二十五军军长,由黔东出兵湘西,对武汉形成包抄之势。5月17日,在蒋介石的授意下,杨森部第十四师师长夏斗寅在宜昌公开叛变,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干部四千余人,并乘虚袭击武汉。武汉政府派遣卫戍司令叶挺率部前往阻击,将夏斗寅部击溃。

&ep;&ep;5月21日,在三十五军军长何健的怂恿下,驻守长沙的三十三团团长许克祥发动叛乱,捣毁了湖南省总工会、农民协会、农讲所、国民党省党部等二十多处机关、团体,解除了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队的武装,释放了全部在押的土豪劣绅,肆意捕杀共产党人和工农运动骨干,一万多人惨死在许克祥的刀下。事变后,许克祥组织“救党委员会”,宣布脱离武汉国民政府,拥护南京政府。接着,江西省政府主席兼第三军军长朱培德也发生叛变,“遣送”共产党人出境,封闭工会、农会,解除工农武装。蒋介石导演的这些军事行动,加速了武汉政府的危机,也促使汪精卫加快了叛变革命的步伐。

&ep;&ep;当是时,武汉与南京之间矛盾激化、剑拔弩张。中原会师后,号称拥有五十万雄兵的冯玉祥便成了举足轻重的人物。武汉、南京都想方设法拉拢冯玉祥为助,借以增强自己的势力。而武汉政府在日益严重的危机面前,争取冯玉祥的支持,则显得尤为迫切。汪精卫认为冯玉祥的政治态度如何,将是武汉政府生死存亡的关键,便急不可耐地决定与冯玉祥会晤。

&ep;&ep;6月8日,武汉国民党政治委员会主席汪精卫,率徐谦、顾孟余、谭延闿、孙科等人赶赴郑州,与冯玉祥举行会谈。汪精卫恭维冯玉祥道:“冯总司令战功显赫,劳苦功高。”冯玉祥表示:“只要有利于北伐革命大业,冯某无不尽力以赴。”汪精卫公开摊牌:“北伐大业,即将完成。然蒋介石背叛总理遗训,另立中央,分裂政府,已成为党国之叛逆。共产党人煽动工农,篡夺权力,亦为党国之心腹大患。还请冯总司令与中央政府同心同德,讨蒋反共;是为至关重要。”冯玉祥内心彷徨,犹豫不决。徐谦、顾孟余、谭延闿、孙科乘机大肆鼓动,终于引起冯玉祥的共鸣。冯玉祥表示道:“清党反共,冯某与中央政府完全一致。至于讨蒋一事,冯某以为不可。冯某的西北军经费极为困难,无力支撑长期战争。再说蒋介石也是革命同志,党国重臣,不应与其兵戎相见。冯某对武汉、南京两方面,不敢存厚薄之成见。冯某以为,武汉与南京之间应该放弃分歧,携手联合,共同完成北伐大业;以慰总理在天之灵。”汪精卫无言以对,只好退让,道:“武汉政府正处在多事之秋,北伐之事只好暂停。河南与西北大局就请冯总司令维持,唐生智率领的大军全部退出河南,返回武汉,平息叛军和共党作乱。”冯玉祥闻言大喜:“如此甚好。冯某将在辖区内清党反共,与中央保持一致。”会后,汪精卫等人返回武汉,唐生智所部亦退出河南,北伐计划半途而废。

&ep;&ep;郑州会议期间,蒋介石密切注意汪、冯的动向,多方刺探其会谈内容。他以为只要把冯玉祥拉到南京方面,即可完全压倒汪精卫和武汉政府。为了拉拢冯玉祥“讨汪反共”,郑州会议刚刚结束,蒋介石便致电冯玉祥,表示欲去开封拜访之。冯玉祥接电细思,认为与蒋谈判既可调节武汉与南京之间的矛盾,又可从蒋介石处得到实惠。于是,冯玉祥复电蒋介石,希望双方尽快在徐州会面。

&ep;&ep;6月19日,冯玉祥乘车赶到徐州。次日,即与蒋介石会谈。蒋介石提出:“希望冯总司令在所管辖的范围内立即清党。”冯玉祥慨然应允,随即强调:“武汉军队不得在后方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