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三郎的话,自己留着吃,这是小辈对您的一片心意。”

&ep;&ep;结果刚拎到手里,周大郎二话不说拿过来,放在牛车上,“听话,拿着,你阿婆他们还有舅舅照顾。”

&ep;&ep;这个呆子,别人都是把好东西拿回家,偏偏自己男人把好东西推出去。

&ep;&ep;看着周大郎驾着牛车离去的身影,王氏气的直跺脚。

&ep;&ep;她愤愤回到房中,压低声音,“儿啊,你好好劝劝你父亲,别对你表哥那么好,不知道的,还以为顾驰才是他儿子呢!有这么些好东西,留着你姐姐和你弟弟吃多好。”

&ep;&ep;周然不在意摆摆手,“姐姐自有姐夫照顾,弟弟也没缺他吃缺他穿,表哥每次来都会给我们捎东西,刚才还辅导了我的功课,他要是我亲哥哥才好呢!有多少好东西我都愿意给他。”

&ep;&ep;王氏翻个白眼,不再说话,得,一家子都是这样,没救了。她只得安慰自己,东西吃了就吃了,只要钱还在就行,反正也没便宜到别人肚子里,呜,这日子没法过了。

&ep;&ep;宛阳府,刘知府和学正还有其他几位夫子正在批改答卷。

&ep;&ep;每份卷子都糊着名字,由专人誊写一遍之后,方才批改。并且每份卷子不是仅由一人决定,两人共同打分批改,有异义的试卷,众人商量之后再评分,以保证公平。

&ep;&ep;前朝把阅卷的权力集中在知府一人手中,很容易出现贪污舞弊的现象,不少真才实学的学子落榜,而有关系的纨绔则榜上有名。

&ep;&ep;文正帝登基之后,严厉打击这种现象,也形成了如今多人打分批改的规定。

&ep;&ep;阅卷这几天,刘知府眉头紧皱,焦头烂额,这次试卷有难度,大部分考生答非所问,不知所云,难道就没有一个答到点上的?

&ep;&ep;他呷口茶,两指揉了揉眉心,方才继续看下去。

&ep;&ep;渐渐的,刘知府一直蹙着的眉头不自觉舒展开,贴经完全正确,杂文锋利隽永,文采精练别致,庄谐并用,骈散结合,妙趣横生,令人叫绝。诗赋大气豪放,最妙的还是策论,每一句话都说到点子上,言之有物,简洁而有力,犀利而练达,在一群不知所云的卷子中,这一份答卷真真有水平,如果不是基础好、积累丰富的学子,绝做不出这样的文章。

&ep;&ep;刘知府特地把这份卷子挑出来,在他看来,这份答卷可打满分,只是还要参考一下其他人的意见。

&ep;&ep;花了整整五天时间,所有卷子全部批阅完毕,其他的拿去登记在册,而负责阅卷的这些人望着面前的卷子,各有各的意见。

&ep;&ep;挑选出来的试卷都是相对优秀的答卷,现在他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些卷子排出名次,也就是府试录取的前十名。

&ep;&ep;“这个卷子好,诗赋情景交融,读之让人落泪”;“这个好,杂文短小精悍”

&ep;&ep;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这是很正常的,每个人的爱好和欣赏的风格都不同,在评判的时候,自然会推崇贴近自己喜欢的风格的试卷。

&ep;&ep;刘知府抽出最底下的卷子,不急不躁开口,“你们看看这一份怎么样?”

&ep;&ep;喋喋不休的众人立马停止,“妙啊,真是妙!”一个夫子激动的拍着桌子,顾不得平时的端正。

&ep;&ep;其他人连连点头附和,每一科都很稳定突出,全面又优秀,虽然在杂文和策论某些观点稍显稚嫩,但在他这个阶段,已经很不错,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ep;&ep;众人望着一直未吭声的李学正,难不成没入他的眼?

&ep;&ep;只见李学正仔细翻阅一遍,面色不显,语气中却难掩赞赏之意,“堪为第一!”

&ep;&ep;毫无异议,没有继续讨论的必要,第一就这么定下了。后面的名次没有花费多少功夫,很快前十名出炉。

&ep;&ep;刘知府不由得感叹,这么多次府试排名,只有这一次是最迅速出结果的,只因第一名真的是太优秀,可以明显的看出和第二名、第三名的差距。

&ep;&ep;几个人对视一下,卷子改完了,名次排好了,他们自然也好奇是哪位学子名列前茅。

&ep;&ep;找来考生原本的卷子,刘知府看着上面的姓名和籍贯,原来是他!

&ep;&ep;其中一个夫子欲言又止,最后还是说了出来,“如果真由他夺得案首,毕竟只是一介贫寒子弟,哪有这么大能耐力压其他考生,难以让人信服,会引起不少质疑。”

&ep;&ep;刘知府沉思道,“科举考试看中的是真才实学,而不是家世门第。不过你说的有理,到时候咱们把前十名的卷子张贴出去,自然一目了然。”

&ep;&ep;商定好,众人准备散去,刘知府身边的董师爷走过来,递给他几张帖子,“大人,周举人和刘员外求见。”

&ep;&ep;刘知府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