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宫御书房内,李应两眼直勾勾的盯着面前的三人,问道:“你们三个认为如何?但说无妨。”

贾诩闻言说道:“陛下所说的三省六部制,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一整套高效率的行政体系,臣无异议。”

法正见此,说道:“陛下,这样的行政国体,若是被豪族垄断,尤其是六部之间相互勾结,那国的行政就会陷入瘫痪。臣以为不可。除非能有一套配套的选官用人制度。”

张文却是默然不语,好像是在思索着什么。

李应见此说道:“你等说的朕都明白,目前朝堂基本上是两套行政方式运作:一套是自秦朝以来就开始实行的三公九卿制度,历经四百多年的修修补补,早已经面目非;另一套就是朕多年前在关中推行的太尉府六部制,眼下朕依旧代领太尉一职,六部的担子压倒朕一个人肩上,而且太尉府内各官员职责不清,总是互相推诿,弄得朕的命令很难推行。国上下大小事务让朕一个人决策,长此以往哪有不出纰漏的。”

张文此时,才开口说道:“臣也同意陛下所说的三省六部制。”

李应闻言,看向法正说道:“孝直,你意下如何?”

法正说道:“臣依旧以为在不改变现有选官用人制度之前,不可盲目推行变法。”

李应摇了摇头说道:“好吧,朕向你们透个底,朕已经拟定了一套完备的选官用人制度,可是饭得一口一口吃吧,狼吞虎咽,一股脑的推出去,你们觉得文武百官和天下豪族士绅能答应吗?好了,既然此事文和和文优都认为可行,加上朕就是三个人,三对一,朕宣布通过。”

法正还行说什么,李应却是摆手说道:“孝直,朕觉得让你掌管门下省太合适了,不过你的驳回权要等到正式上任之后使用吧。朕乏了,你们退下吧。”

“诺。”三人闻言,只得退下了。

李应随后又命张绣叫来马良、李平、刘巴三人说话。

待到三人到齐之后,李应看着三人说道:“你等三人都是朝廷的肱骨之臣,也是朕的左膀右臂,朕想对你等委以重任,只是不知道你等对如今的朝局如何看待?坐坐坐,不必拘束,又不是在朝堂之上,但说无妨。”

“谢陛下,臣等不敢。”三人见此,依旧站在原地,丝毫没有要坐的意思。

李应见此说道:“朕的命令也不听了。”

“不敢,不敢,臣等遵旨。”三人急忙说道。

马良坐定,拱手对李应说道:“方才陛下问起我等对朝局的看法,臣却有话想说。”

李应闻言,自顾自的斟了一杯茶水说道:“哦,季常说说看。”

马良说道:“臣以为眼下朝堂内外政令混乱,各部官员职责不清,权力混淆,决策办事的成效很慢,往往一件小事都要拖上数月之久。”

李平、刘巴二人闻言看向李应,仔细观察着李应的细微表情。

李应余光将众人的表现看在眼里,却没有理会,而是继续问道:“还有其他的吗?”

刘巴见李应表情平静,于是起身说道:“陛下,臣这个人性子直,还望陛下不要见怪,眼下朝堂内外结党营私者甚多,朝堂风气不正。”

李应点了点头,而后说道:“坐,坐下说。”

说完还亲自为三人斟上了茶水,三人赶忙起身跪拜在地。

李应见此说道:“朕知道君臣之道,也懂礼数,不过朕说了,这不是在朝堂之上,是私下里交流,你等就当是朕与你等叙叙旧就好了。起身吧。”

“这,诺。”三人赶忙起身。

李应随后看向李平说道:“正方好像从进来就一言未发,朕想听听正方的想法?”

李平闻言,拱手说道:“回陛下,臣看到的和二位大人一样,如果说不同之处,那就是臣看到的比二位大人说的还要严重的多。”

李应端起一杯茶水,仔细品了品,而后淡淡说道:“朕记得你等也是地方豪族出身,为何今日对朕敢直言相告,就不担心自己的家族受到牵连吗?”

刘巴向前说道:“回陛下,臣相信陛下是一位明君,身为臣子如果不向陛下实言相告,那就是欺君之罪,更妄为臣子。”

马良说道:“陛下信得过我等三人,私下召见,臣岂敢不直言。”

李平拱手说道:“陛下,我等与晋国命运绑在一起,国家兴盛才能家族兴旺。”

“好,朕知道了,你等退下吧。”李应不置可否的说道。

“诺。”三人闻言退下了。

李应随后又命张绣召来陈宫、秦宓、费诗、董和四人来见。

待到四人来到,李应起身说道,朕想活动活动筋骨,诸位爱卿可愿陪朕走走。

“诺。”四人虽是一头雾水,但是还是当即答应。

李应一行六人走在未央宫的城头之上,李应在前,陈宫、秦宓、费诗、董和四人紧随其后,张绣则走在最后,与前面稍稍拉开点距离,但是并不多远。

正走着,李应忽然回身站在城楼之上,看向宫墙之外,矗立良久,四人不解,却也只能并排站在不远处。

李应回头看向四人说道:“诸位大人不必紧张,朕今日召你等前来,是有一件事事情想问问四位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