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了那些门阀世家们。

&ep;&ep;看你们还敢说朕得位不正!

&ep;&ep;看你们还敢不嫁嫡女给朕!

&ep;&ep;看你们还敢无视朕的召见!

&ep;&ep;从今以后,我要你们的嘴巴统统闭上!

&ep;&ep;朕的大唐!

&ep;&ep;朕说了算!

&ep;&ep;若是朕说了不算,就让朕的小神仙来跟你们说了算!

&ep;&ep;…………………………

&ep;&ep;第二日,在大唐长安城的街面上出现了让唐朝人奇怪的景象。

&ep;&ep;一个个身穿黄色马甲的小孩,身上斜挎着一个布袋大包,包里装着厚厚的一打纸张。

&ep;&ep;纸张看起来轻,但一旦叠加起来,重量却非常大。

&ep;&ep;马甲小孩们年纪都不大,小的七八岁,大的不过十一二岁,偌大的包裹把他们压得身体倾斜,但一个个还是像勤劳的小蜜蜂似的歪歪斜斜的到处跑着。

&ep;&ep;近段时间,大唐皇帝要换储君的传闻喧嚣尘上,一些知道其中缘由的人不敢说话,于是,民间只能无端揣测李二的心思。

&ep;&ep;很多大臣也因此获罪下狱,街面上随处可见军士巡逻,稍有言语换储的人就被带走调查,弄得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ep;&ep;所有人都在害怕,害怕十七年前的玄武门之事再度上演。

&ep;&ep;不过短短十七年而已,对于很多长安百姓来说,那恐怖的一幕不时还会在眼前浮现。

&ep;&ep;长安城中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天都变成了血红色的。

&ep;&ep;他们每每想起都是心惊胆战。

&ep;&ep;因此街面上不仅冷清了许多,热闹程度也小了许多。

&ep;&ep;见小孩身上的黄色马甲上写着“大唐皇家仙报”几个字,人们不由得小声地相互猜测,“这些小孩要做什么?报纸是何物?”

&ep;&ep;“我也不知道啊,没听官府说起此事,既有皇家二字,应是陛下所为。”

&ep;&ep;“不会是让这些孩童监视我等吧?”

&ep;&ep;“不至于吧!”

&ep;&ep;“涉及换储,哪怕陛下是千古明君也难有所为,禁止民间议论也在情理之中。”

&ep;&ep;“听说前段时间成国公到处招收小乞儿和穷苦人家的孩子,说是要多给老百姓一条活路,我估计这些孩子就是程国公招收那些。”

&ep;&ep;“我也听说了。每个孩童包吃包住,每月八十文钱,非良家子不要。”

&ep;&ep;“八十文一月?嚯,一个小孩就把一家人每个月的口粮赚了。”

&ep;&ep;“果然是千古未有之盛世啊,也只有我大唐才有此能耐,千方百计给老百姓找活路,陛下大善,程国公大善!”

&ep;&ep;“就是不知这些小孩要干什么,如是监视我等,大不了不讲陛下坏话就是了。”

&ep;&ep;众人纷纷猜测,这时,便见小孩们分别跑到不同的路口站好,一个路口一人,一个个喘息不停,却好似军人一般有秩有序。

&ep;&ep;过得一会儿,当鼓楼的钟声敲响,这些孩子们便如听到军号一般,同时拿出一张包里的纸来,扯着嗓子大声喊:“大唐陛下亲自督办,大唐首份报纸——《大唐皇家仙报》。”

&ep;&ep;“天下大事小事,邻里阡陌传闻,尽在一张报纸之中。”

&ep;&ep;“为庆贺《大唐皇家仙报》开办,陛下亲笔书写题词,更有赵国公、梁国公等众多朝廷重臣书写贺词,买一份,可近观陛下手书啦!”

&ep;&ep;“卖报了,卖报了,一份报纸两文钱。”

&ep;&ep;简简单单几句话,顿时如冷水下到热油锅里一样,让喧闹的长安城沸腾起来。

&ep;&ep;“什么?陛下亲笔题词?”

&ep;&ep;“国公大臣们的手书?”

&ep;&ep;“一份只要两文钱?”

&ep;&ep;“天啊!这报纸究竟是何物,竟得陛下如此青睐?”

&ep;&ep;“小孩小孩,给我一份。”有个读书人迫不及待,赶紧掏出两文钱丢在小孩腰间的竹篓里。

&ep;&ep;小孩嘻嘻笑了声“诚谢”,把一张报纸递给那读书人。

&ep;&ep;那读书人拿过来一看,但见第一页上龙飞凤舞地写了几个白飞体大字:

&ep;&ep;贺《大唐皇家仙报》开办,朕所想之事,尽可告知天下百姓尔。朕今日便告知天下臣民,朕无换储之意,望天下百姓莫要轻信谣言,愿人间处处太平安康,朕心甚慰。

&ep;&ep;简简单单几个字就用了整整一个版面,是专门找大匠师雕刻,一丝一毫都还原了李二笔迹!

&ep;&ep;那读书人顿时像着了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