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府麻城县,梅家和李家算得上是豪门大户。

梅家家风严谨,允文允武,到万历年间出了个梅国桢,官至兵部侍郎,显赫一时。

梅国桢侄子梅之焕,同样文武双,勇猛善战,官至甘肃巡抚。

李家世代耕读,文风鼎盛,到李长庚时,家族声望达到顶峰。

李长庚万历二十三年进士,历任江西左、右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山东巡抚、工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

到了崇祯年间,年轻的崇祯皇帝听不得不同的声音,对不合他心意的官员大量贬职、甚至贬为平民。

梅之焕和李长庚都因为触怒崇祯皇帝而被免职,一直闲居家乡麻城。

梅李两家更是通过联姻,加强和巩固了两家的关系。

李长庚娶了梅国桢的女儿,也就是梅之焕的堂姐为妻。

因此,在麻城,梅之焕说句话比知县老爷更管用。

都是赋闲在家,梅之焕和李长庚平日里的消遣风格完不同。

梅之焕在老家冯家村修筑了坚固的村寨堡垒,以抵御土匪流寇的骚扰袭击。他还组织附近的青壮操练,不时进山打猎,不时主动攻击附近的土匪。

李长庚却趁着难得的休闲时光,好好静下心来整理往日的文章著作,整理这些年来的治国心得体会。

崇祯六年底,梅之焕发现麻城周边的土匪流寇越来越多,越来越凶残嚣张。

梅之焕带领乡兵回到麻城,找到李长庚道:“酉卿(李长庚字酉卿),大明天下越来越乱,陕西中原的流寇都跑到湖广来了,你我得早作准备呀。”

李长庚头也不抬道:“你我赋闲在家,手中无权,奈何?难道你认为你操练的几百乡兵能力挽狂澜?”

李长庚掩卷长叹道:“今上急功近利而耳根浅薄,近小人而远贤臣,天下之祸端也。”

崇祯上位六七年,大臣们原本以为是位杀伐果断励精图治的圣明天子,可谁知却是个刻薄寡恩眼光短浅的暴戾之君。

崇祯上位以来,大明朝政越发糜烂,天下越发混乱,整个局势一泻千里,民间烽烟四起,关外异族寇边,已经是一副皇朝末年的颓废景象。

李长庚久居朝堂,对朝堂中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知之甚深,也因此对崇祯皇帝更加失望,对大明的局势更加担忧。

梅之焕一直抚治地方,对朝政的感触没有李长庚那么深,他的性格也没有李长庚那么多愁善感。

“将来如何我管不着,但只要我梅之焕在一天,流寇就不要想着在麻城肆掠。”

………………

进入崇祯七年,整个黄州府的流寇更多了。这些流寇攻陷村寨,**掳掠无恶不作,过后还一把火烧了村民的房子,裹挟村民加入流寇的队伍。

梅之焕率领乡兵在麻城附近同流寇打了几仗,各有胜负。

梅之焕手头的兵力不多,只得退守麻城,紧闭城门,放任流寇在城外作恶。

“要是老子手上有足够的兵力……”看着城外流寇点燃的房子冒出的黑烟和火光,梅之焕恨得牙痒痒。

过了元宵,在麻城附近肆掠的流寇居然消失不见。

“流寇在酝酿一个大动作。”梅之焕道:“就是不知流寇的目的是哪?卢巡抚将湖广东南的兵力抽调一空,却又放任流寇南下,到底打的怎样算盘?”

很快,流寇的动静被查明。

流寇乘船沿长江而上,齐聚武昌城下,准备一举拿下武昌。

“武昌城危矣!”

李长庚和梅之焕同时惊叹。

武昌是湖广府治所在地,几省通衢,物产丰富,人数众多,更是楚王驻地。

若是武昌失陷,必然天下震动,流寇士气大振,实力猛增。大明本就岌岌可危的朝政更加危急。

梅之焕起身,毅然道:“虽然皇上不公,但麻城百姓无辜。我梅某人不才,誓与麻城共存亡。我这就去召集人马,守卫麻城。”

“打仗我不如你,治世你不如我。我要将手头的著作完善,好留与后人参考,就不陪你疯狂了。保重。”李长庚依旧淡然,不急不躁道。

在两人眼中,流寇选了一个很好的时机,突然袭击兵力空虚的武昌城。武昌城十有八九会失陷。

武昌距离麻城不到三百里。若是流寇攻陷武昌,会放过武昌周边的府县?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两人开始为武昌被攻陷后情况做准备。

两人忧心忡忡的等待武昌传来的消息。

流寇居然有近十万人,而且从东西两个方向同时对武昌城发动攻击。武昌城附近喊杀震天,城防岌岌可危。

武昌城挺过了流寇的攻击,看上去还能继续坚持。

流寇急疯了眼,不计伤亡持续攻城,尸体堆了一地,鲜血染红了长江。武昌城已经没有失陷。

……

“武昌守将是何人?”梅之焕感到有些不可思议。近十万人攻击一个疏于防范的城池,居然被逼得急红了眼,看来守卫武昌的将领还有几分本事。

“方大人素知兵事,想来是他调度武昌百姓顽强抵抗。”李长庚猜想道。

梅之焕摇头:“方孔炤文人意气,打顺风仗、以多胜少还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