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家里让工作的、花钱买工作的都操办着,登着最新政策的报纸自然也供不应求。

&ep;&ep;“我们家有人买到了最后一份。”顾承安匆匆解释一句,“我看了,上面风向真要变。”

&ep;&ep;韩庆文眼睛一亮,“怎么说?”

&ep;&ep;他也看了看,没看出猫腻。

&ep;&ep;顾承安背靠着墙,因为个子高,稍稍歪了歪头,低声道,“都开始宣传大规模养猪的技术和好处了。”

&ep;&ep;“养猪咋啦?”何松平刚走近韩家,就见到两个兄弟鬼鬼祟祟地在说悄悄话。

&ep;&ep;凑近听了一耳朵,嘴角一撇,怎么回事,这两个大院子弟难不成还要养猪?

&ep;&ep;“承安,你还有这个爱好?”

&ep;&ep;顾承安给他一个脑瓜崩,无奈笑笑,“你这脑子...”转头继续道,“估摸以后要鼓励私人养殖了呗,集体劳动维持不了两年了...”

&ep;&ep;“真的假的?你怎么知道的?”何松平疑惑,没听说啊,自己母亲娘家就是东北农村的,现在还在地里劳动挣工分哪。

&ep;&ep;“行了,你别瞎咧咧。”韩庆文捂住他的嘴,“听承安的,我也觉得要变,迟早的事儿。”

&ep;&ep;“等着吧。”顾承安抬头看看天,前头还被乌云遮挡的严实,这会儿竟然裂出缝隙,透出一阵金光。

&ep;&ep;——

&ep;&ep;从军区家属院离开没多久,浅浅金色阳光洒下,打在苏茵鸦羽般的睫毛下,扫出片片阴影。

&ep;&ep;原本还阴沉的天,陡然变了脸色。

&ep;&ep;手挡在眉梢,抬头看了看艳阳高照,苏茵加快了脚步。

&ep;&ep;等一路走到邮局,花一分钱买了个黄皮信封,又花三分钱买了张龙年邮票仔细贴上,这才将文稿装进信封寄出去。

&ep;&ep;还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中稿,前期已经投入了好几毛,苏茵算算账,只希望成功。

&ep;&ep;苏茵高中是在和平县上的学,语文成绩最好,年年都得年级作文第一名,对于征文赚稿费,她还是有些信心的。

&ep;&ep;解决了大事,苏茵又往供销社去,上回在火车上遇见的返城知青宋媛正在那里上班。

&ep;&ep;买纸笔那天,她时间匆忙,这回倒是能好好和人说说话。

&ep;&ep;毕竟她初来乍到,有些话不方便问顾家人的,倒是能和宋媛打听。

&ep;&ep;城南供销社生意还行,一般早上最热闹,不少人来排队抢新上的布料,临近中午人便少了很多。

&ep;&ep;宋媛向苏茵介绍了京市城南这块的情况,几个国营大厂,还有两所名校,以及各类大杂院和筒子楼的情况。

&ep;&ep;苏茵特意问了宋媛这边的电影院,宋媛还以为她想去看呢。结果人根本没这个意思。

&ep;&ep;“那你家亲戚在哪儿啊?”宋媛是个自来熟的姑娘,见着苏茵模样好,便多了几分亲近意思,没办法,她天生就喜欢好看的。

&ep;&ep;“第三军区。”

&ep;&ep;“军区!哇,军人可厉害了。”

&ep;&ep;说了会儿话,趁宋媛午休时间,两人去了国营饭店,苏茵用的是顾承安临走时塞给自己的粮票,□□票和八分钱买了一碗素汤面。

&ep;&ep;宋媛自己工作了,要舍得一些,点的汤面上加了肉臊子,额外多付了五分钱。

&ep;&ep;城里国营饭店的面条是细粮,散发着香喷喷的麦香,根根筋道,伴着大骨熬煮的底汤,让人食欲大开。

&ep;&ep;苏茵小口吃着面条,想起爷爷生前最爱吃面条,酸涩情绪涌上心头。

&ep;&ep;“你以后就住你亲戚家吗?”宋媛问她。

&ep;&ep;苏茵摇头,伤感情绪暂时压住,“过不了多久就会离开了。”

&ep;&ep;她哪好意思一直住人家里。

&ep;&ep;“我知道了,你想来找个对象是吧?”宋媛见过不少这样的,村里人来城里投奔亲戚,再找个对象结婚,就能把户口和粮油关系转来,还能慢慢谋个工作,以后生活就大不一样了。

&ep;&ep;“要不要我给你介绍?”宋媛想到过去在乡下种田插秧的苦日子,便一直鼓励苏茵留下来,“你千万别再回去了,回去种地太累了,就在城里待着。”

&ep;&ep;苏茵也是这样想的,可她不想随便嫁人,至于方法嘛,现在却不好明说。

&ep;&ep;“我明白的,谢谢你。”宋媛确实是真心实意为自己打算,想到明年年底就要恢复的高考,她暗示一句,“你现在还在看书吗?”

&ep;&ep;“没有,天天工作呢。再说了,看书有什么用?高中毕业就不看了,反正没有高考。其实我以前成绩不错的,还想过当大学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