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还是要表扬下的。

&ep;&ep;从整体规划布局,再到每一个座建筑的细节,然后是外面的园林景观,林楼都统统说了一遍,最后则说起了那些带有浓郁传统建筑文化的元素。

&ep;&ep;“虽然是很现代的建筑,但确实是能看到这是属于我们中国的建筑!这样的建筑应该多一些才好啊。”大领导的确喜欢这些。

&ep;&ep;“是啊,有时候我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看到那些新盖起来的大楼,一方面为咱们国家经济的发展而感到欣慰,另一方面则有些遗憾,这些建筑好是好,但看起来都太西方了。”另一位领导附和道。

&ep;&ep;“从经济性上来讲,如今各座大城市里流行的现代建筑,都是经过了欧美国家的历史验证,在功能性、经济成本等方面达到了相对平衡。”看到领导今天心情高兴,林楼的胆子也大了些,给他们解释起了这种情况的原因。

&ep;&ep;“实际上,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要是不看老城区的话,走在建成不久的大街上,其实很多建筑也是一样的,除了店铺上的文字语种不同,基本分不出这到底是巴黎还是纽约,是伦敦还是柏林,就连我经常去的杜姆市也出现了这样的趋势。”

&ep;&ep;领导们觉得这个观点很新奇,示意林楼多说一点儿,于是林楼便引申开来,“在过去,由于科技水平发展、气候环境、风俗民情的不同,世界各国的传统建筑也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样式,西方以石材为主,我们以土木为主,东南亚国家多使用竹子……”

&ep;&ep;“就算是我们国家,各个区域的建筑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江南由于梅雨季节的影响,屋顶倾斜度很大,西域常年干旱,屋顶是平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由于防潮的需要,出现了吊脚楼…….”

&ep;&ep;“而随着科技的发展,钢筋、水泥、玻璃等更好的建筑材料取代了土木、石材、竹子成为主流,而任何建筑材料都有自己的属性,适合设计成什么样的房子都是有规律的,于是就出现了较为相似的现代化建筑。”

&ep;&ep;“这些建筑的形式是经过了近百年发展,无数建筑师、科学家苦心钻研的结果,是非常成熟和可靠的方案。”

&ep;&ep;“这些根据新方案打造出来的房子,比传统建筑更能适应不同地区环境的变化,这种大楼无论是盖在江南还是西域,在外观上就不需要再根据当地的气候进行太大的调整了,只需要在细节上修改下就好。”

&ep;&ep;“比如东北寒冷区域的墙壁更厚,玻璃最好也使用两层,室内还要通上暖气,以抵御寒冷;南方较热的地区,玻璃单层就可以,甚至还可以把玻璃窗开得更大……”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世界各国的就建筑虽然依旧有区别,但大体上确实是越来越接近了。

&ep;&ep;“那照你这样说的话,以后世界各国的建筑都大体类似了?看不出来有什么区别?”一位领导皱眉问道,“这种情况似乎不太好吧?我们祖先留下的一些好东西还是要保留的吧?”

&ep;&ep;“国际建筑领域,也在反思这些年现代化建筑全球泛滥的趋势,并有很多建筑师提出,要把建筑和当地文化相结合。”但是和当地文化结合并不意味着统一上大屋顶。

&ep;&ep;“但是这种结合并不是简单地照搬原来的建筑样式,在一些特殊的地方,比如说古建筑复原,或者旅游区,或者有历史沉淀的老城区可以这么做。”

&ep;&ep;“而在其他地方,就算要继承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也应该是在和现代建筑理念融合的基础上,比如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先生为东京奥运会设计的代代木综合体育馆,就借用了日本传统的巴纹……”

&ep;&ep;“再比如葡萄牙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以波诺瓦茶室为例,覆盖暖红板瓦的单坡屋顶,木窗木板的装修,白色粉墙等源自于地中海岸传统的建筑构造的运用……以上种种都无不体现了西扎对于葡萄牙乡土建筑传统的探求。”

&ep;&ep;“再比如和我一起设计中日青年友好交流中心的黑川纪章先生,他就从日本传统的茶道文化里面,领悟了灰空间的建筑理念,并对西方建筑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ep;&ep;“咱们国家的传统建筑文化中的确有许多非常宝贵的东西,将其与现代建筑相结合,必然会出现代代木体育馆、波诺瓦茶室这样的经典项目来,也必然能孕育出新的建筑理论,反过来影响西方的建筑师。”

&ep;&ep;但是这绝对不是对传统建筑元素的直接套用,更不是简单地给房子加个大屋顶,这些话林楼没有说,不过几位领导都能琢磨到这点意思。

&ep;&ep;“今天时间有点晚了,而且光听你说不看图,有很多东西领会不了,小林你近期要是有时间的话,来给我们上堂课吧,好好讲讲你刚才说的这个东西,让我们也看看世界上其他国家,是怎么保护和发扬自己的建筑文化的。”几位领导交换了下眼神,其中一位说道。

&ep;&ep;领导干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