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没课的时候,你都可以去上,而且也不要限定给大一的学生,只要是时间能安排的过来,几年级的学生想去听都可以,我给负责管理教室的老师说一声,让他配合你的工作,到时候你就把课程放到咱们系的礼堂吧!”

&ep;&ep;这样的课程,用小教室肯定不行,来听的人肯定很多,不只是学生,很多老师估计对这门课也很感兴趣。

&ep;&ep;他们或许听过流水别墅、西拉格姆大厦等经典项目的名字,但是照片、图纸肯定看得不多,如今能够更为细致的了解这些项目,别说是清华建筑系的老师学生了,搞不好其它院校乃至设计单位的同行也会过来。

&ep;&ep;现在获取信息可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远没有后世那么方便,只要动动鼠标,在搜索栏输入感兴趣的作品,就能找到一大堆资料。

&ep;&ep;于是下学期学校的工作就这么定了下来,林楼将负责一门必修课和一门选修课,同时还要修订旧有的教材;经典建筑作品赏析这门课,林楼也打算在教学过程中,整理好资料,到时候看看能不能再出一本书。

&ep;&ep;在后世,他对塞伦-莫可、安东尼-拉德福德和阿米特-斯里瓦斯塔瓦编写的那部《图解现代建筑要素》可是非常欣赏,这部书精选了从1950年到2010年五十件现代建筑的经典之作,从赖特到扎哈,从悉尼歌剧院到茱莉亚音乐学院和爱丽丝-塔利音乐厅。

&ep;&ep;用详实的图纸分析来展现了这五十件经典作品的细节,只要读过这本图册,就能清晰地了解现代建筑的进化过程。

&ep;&ep;林楼准备借用这门课的机会,也整理出这样一本画册出来,让更多国内建筑从业者能够了解到大师作品的细节,了解到现代建筑的演化。

&ep;&ep;准备了一段时间,新的学期就开始了,林楼提交的大纲通过了审核,他可以开始正式上这两门课了,刚好他最近稍微有点空闲时间,所以在开学后不久,就选了一个晚上,开始给大家上《经典建筑作品赏析》的第一节课。

&ep;&ep;等到了上课的时间,建筑系的礼堂被挤得满满当当,好多来得稍微晚一些的老师学生,只能站在过道里听课,再晚一些的就只能踮着脚尖趴在窗口了。

&ep;&ep;以至于林楼进来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不是上课,而是请几位老师帮忙维持秩序,并预留出逃生通道来,要不然的话,有点意外那可就是大悲剧了。

&ep;&ep;“今天的事情也给大家提了个醒,大家以后在设计大会堂、体育馆、会展中心等人员密集的建筑时,一定要注意人员紧急疏散的问题,这一点必须切记,一旦出现疏忽,那就意味着许多人将失去生命!”这场景却是有点让人害怕。

&ep;&ep;安抚好之后,林楼正式开始上课了,在今天这堂课上,他并没有马上拿出经典作品来进行分析,而是提出了一个问题,“谁能告诉我,什么样的建筑才是好建筑!”

&ep;&ep;林楼随即挑选了几名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他们的答案各不相同,“要看起来漂亮!”

&ep;&ep;“要结实耐用!”

&ep;&ep;“成本不能太高!”

&ep;&ep;等他们回答结束之后,林楼点头道,“大家说的都对,外观要符合审美需求,结构要结实牢靠,建造成本也要符合经济性的标准,这些都可以说是评判一座建筑是不是好建筑的要点,但还是不够全面!”

&ep;&ep;然后他开始介绍其它人的观点,“古罗马建筑师马尔库斯-维特鲁威-波利奥在他的《建筑十书》里提出了三项原则:坚固实用美观,和诸位同学刚才给出来的答案差不多!”

&ep;&ep;“但是后来又有新的建筑师给出了新的标准,美国建筑师协会颁发的最高研究勋章的获得者,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学教授,环境结构中心的负责人c-亚历山大教授在《建筑的永恒之道》提出了一个很新颖的概念,建筑或城市只有踏上了永恒之道,才会生机勃勃。”

&ep;&ep;“在这里,亚历山大教授不在把建筑看成死物,建筑设计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是一项让人肃然起敬的工作,当建筑被设计出来的时候,它承载着设计者的意愿,它应该是有活力的,而不是冷冰冰的。”

&ep;&ep;“柯布西耶先生在《走向新建筑》里写到,好建筑要符合工程师美学,虽然听起来可能和亚历山大教授的观点截然想法,实际上却是殊途同归。”

&ep;&ep;“现代建筑关心的住宅,是普通而平常的人关心普通而平常的住宅,这是时代的一个标志,为普通人,所有的人,研究住宅,这就是恢复人道的基础,人的尺度,需要的标准、功能的标准、情感的标准-等才是最重要的。”

&ep;&ep;“就像有人评价莎士比亚作品时候说的那样,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好的建筑是什么,一千人也有一千种不同的观点。”

&ep;&ep;“上面所说的这些观点都是西方的,我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