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这是典型的以子之矛陷子之盾辩术,即以儒门所论反驳儒门所重。儒门所论为伦理,儒门所重为礼。儒门的伦理是三纲,即父子、君臣、夫妻三种人际关系,由此生出儒门之礼,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三种制约关系。父为子纲生出仁,孝字当头;君为臣纲生出义,忠字当头;夫为妻纲生出礼,敬字当头。

&ep;&ep;三种制约关系不可逆,逆则不仁、不义、不礼,也即不孝、不忠、不敬,是谓大逆。对大逆之人,人神共击之。

&ep;&ep;然而,武王却伐纣了。

&ep;&ep;这是典型的下逆上、臣逆君,严重违背儒门所倡之伦理,搅乱儒门所尚之礼,而儒门所尚之礼却又是乱礼在先的周公所制!

&ep;&ep;面对这个难以自圆其说的悖论,众人无不振奋,目光纷纷射向孟夫子,看他如何作答。

&ep;&ep;“先生好问!”孟夫子敛神,语气郑重,“贼仁者为贼,盗义者为盗,既贼且盗,称作独夫。轲只听说过国人讨伐独夫商纣,未曾听说过武王弑君!”

&ep;&ep;真是一个精彩的应对,言简意赅,振聋发聩,众人齐声喝彩。

&ep;&ep;众人喝彩不是因为孟夫子的用词,而是因为孟夫子的观点,即臣可逆君,子可逆父,只要这个君与父不仁不义。这一论断与当下的天下大势契合,因为从三家分晋到田氏代姜,无不是以下犯上,以臣逆君。至于晋君与姜齐是否贼仁盗义,他们已经没有机会去辩了,历史总是由后人书写。

&ep;&ep;尹文子敬服,拱手退场。

&ep;&ep;接着上坛的依序是谈天衍。

&ep;&ep;为这个时刻,谈天衍筹备了整整三天,因而在上坛时目光沉定,每一步都走得踏实。

&ep;&ep;谈天衍至其辩位,没有施礼,而是二目如炬,直盯孟夫子。

&ep;&ep;孟夫子原本准备好在他施礼时回礼的,未料到他上坛即开目战,一时慌乱,几乎是在一息过后,方才整顿精神,仓促应战。

&ep;&ep;二人就如斗鸡场上的两只斗鸡,各睁大眼,盯住对方,似乎他们眼里射出的不再是光,而是剑,是箭,可将对手洞穿。

&ep;&ep;十息过去了。

&ep;&ep;二十息过去了。

&ep;&ep;三十息过去了。

&ep;&ep;但交战双方仍未鸣金,继续以目光互射。

&ep;&ep;显而易见,在这场目战中谈天衍占据上风,因他练就一门绝技,一旦盯准对手,两眼可保持不眨长达三十息。孟夫子完全不行,目光虽也犀利,但每一息都得眨一次,三十息下来,败势显著。

&ep;&ep;见胜局已定,邹衍方才收目,跨前一步,抱拳揖道:“齐人邹衍见过夫子!”

&ep;&ep;“邹人孟轲见过先生!”孟夫子亦收回目光,抱拳回揖。

&ep;&ep;“夫子学识渊博,邹衍不才,愿以阴阳之说求教于夫子。”邹衍开问。

&ep;&ep;孟夫子淡淡一笑:“轲愿闻。”

&ep;&ep;“衍以为,天有五行,相生相克,夫子以为如何?”邹衍祭出本门绝技。

&ep;&ep;“轲略有所闻,未得其详,请先生赐教!”

&ep;&ep;“衍以为,五行乃金木水火土,”邹衍侃侃言道,“五行相生,乃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克,乃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ep;&ep;“就轲所闻,”孟夫子淡淡应道,“此乃天道运行,典出于《尚书》之《洪范》篇。就《尚书》所载,天有五行,人有五事。天有五行,一为水,二为火,三为木,四为金,五为土。水可润下,火可炎上,木可曲直,金可従革(像皮革一样变形),土可稼穑。润下生咸,炎上生苦,曲直生酸,従革生辛,稼穑生甘。人有五事,一为貌,二为言,三为视,四为听,五为思。貌宜恭,言宜従(从),视宜明,听宜聪(明白),思宜睿(智慧)。恭当肃(严肃),从当乂(安定),明当晢(光明),聪当谋(远虑),睿当圣(通达)。”

&ep;&ep;《尚书》为上古之书,经孔子编纂,孟夫子早已烂熟于心,此时娓娓道来,不仅驳回邹衍将五行归功于己的两个“衍以为”,且又顺道讲出儒门所倡的人之五事,可谓是一气呵成。

&ep;&ep;场上学子纷纷点头,无不叹服孟夫子的博学。

&ep;&ep;“呵呵,”眼见处于下风,邹衍深吸一口气,笑出两声,“夫子博览,衍叹服。《尚书》的确言及五行,但《尚书》之五行非衍之五行,《尚书》言及五行,却未言及与之相应的五色与五德,衍之五行则涉之。”

&ep;&ep;“轲寡闻,敬请赐教!”

&ep;&ep;“衍以为,”邹衍将话题拉向自己的近期发现,“五行相应于五色,金尚白,木尚青,水尚黑,火尚赤,土尚黄。天有五行,世有五德。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