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杨可世是童贯一手提拔的爱将,请求童贯不可贸然行动,商量妥当后再进兵。

&ep;&ep;童贯不说话,将领和诜嘲笑杨世雄:“你平时自夸能敌万人,胆气绝人,视堂堂之师如摧拉枯朽,今日观了你的言行,只不过一个懦夫耳!”

&ep;&ep;杨可世默然不语。童贯即以和诜为种师道的副手,以杨可世为前军统制。同时下令招募勇士在边境上来回驰骋,散发招降的檄文,军队不得过界挑衅。

&ep;&ep;童贯沿用皇帝的圣旨,不得杀人。现在看看苗头不对,又害怕了,再命令军队不得过界挑衅,这就给部队产生了很坏的影响。至少是在心理上蒙上阴影。

&ep;&ep;五月二十五日,前军统制杨可世听说燕人早就准备迎接王师的到来,若王师入境,必箪食壶浆以迎。

&ep;&ep;于是率领轻骑数千,直欲取之。至兰沟甸被辽国宗室耶律大石所掩杀,大败而还。

&ep;&ep;可见,数千骑兵在西北地区是可以算的上一支令人生畏的尖刀力量了,但是摆到河北平原和辽国骑兵玩这个,就有点班门弄斧了。

&ep;&ep;五月二十九日,种师道进兵白沟,接到报告说:河北有军情,种师道节制诸军,重复了皇帝和童贯的命令,就是不得杀辽国一人一骑。

&ep;&ep;杨可世即遣骁将赵明率军持黄榜旗前往边境招降,实际上赵明所率宋军和辽国军队已成隔河对垒之势。

&ep;&ep;赵明占据桥头向辽军招降还派人把黄榜旗送到辽军那里去。

&ep;&ep;辽军将领看了后大骂:“不用废话,不就是死吗……”

&ep;&ep;话语未完,矢石如雨就向宋军射来,宋军不曾防备,又拘于命令,不敢还击,损失不小。

&ep;&ep;前军马上把这个情况报告了种师道,种师道说:“既然两军交锋打起来了,怎能束手就死?还击的有功!”

&ep;&ep;诸将又吵嚷着说:“如果兵不血刃和平招抚燕京,那么和诜等人吃现成的,坐在那里等着奖赏;而我们还要来干什么?”

&ep;&ep;这边杨可世勒令所部将士临河布阵,分遣赵明麾众还击,辽国军队隔着河岸挥舞军旗指挥军队作战,骑兵随着旗帜所指的方向向西奔驰。

&ep;&ep;杨可世对诸将说:“下流必有可涉水渡河之处,须分兵据之!”

&ep;&ep;随后会合了种师道派遣来支援的泾原路将领赵德说:“立刻前往迎敌。”

&ep;&ep;赵德还未及前往,辽军已渡水驰骛。赵德是老将,知道形势不妙,又退回来了。

&ep;&ep;杨可世大呼骂道:“匹夫怎么往反方向退呢,何以报国!”

&ep;&ep;于是放弃守卫桥头,亲自前往迎战。辽国骑兵很快分左右翼围把他们围了起来,赵德兵少被打垮,杨可世胸腹中了铁蒺藜箭,浑身是伤,以至于靴子里都是血水,还被打掉了两颗牙齿,亦手杀数十人得以幸免。

&ep;&ep;当天夜里辽军还准备实施突击,因为种师道的军阵四周敲了一夜的军鼓,辽军怀疑宋军要出击,才没有出动。

&ep;&ep;直到天亮,才知道受骗了,再要进攻,宋军已经合成一个铁桶阵,才没有成功。

&ep;&ep;第二天,西路辛兴宗驻军范村,和辽军展开激战,前军王渊中枪几乎堕马,胜败未决。

&ep;&ep;辛兴宗遣中部将杨可世援之,又亲出军门以上将节钺督战……

&ep;&ep;看到东西两路军战况不利,种师道决定连夜退兵回雄州,辎重先行,种师道率精锐断后,但是还是被辽军发现,用轻骑追击,宋军大乱。

&ep;&ep;好不容易回到雄州,辽军又突然赶到,宣抚司下令诸军不能进城,估计是怕被辽军乘机攻进城来。

&ep;&ep;但是这时城内城外大乱,杨可世率人马迎击辽军,辛兴宗也率领胜捷兵援救。

&ep;&ep;当时天黑暗,北风大雨,震雹如拳,宋军当面不能相视,自中午至晚上风雨更急。

&ep;&ep;此战,自雄州之南莫州之北塘泊之间及雄州之西保州真定一带死尸相枕藉不可胜计。

&ep;&ep;童贯以一己私利蛊惑徽宗对辽用兵,结果以失败而告终。

&ep;&ep;此战宋军大败的原因有三:

&ep;&ep;第一:对辽国误判,没有做认真的军事准备,看到河朔宋军骄惰的情况后,仍然轻敌,认为辽国投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犯了机会主义的错误。直到最后,还是寄希望于和平收复燕云,没有真正的军事行动的方案和决心。

&ep;&ep;第二:在两军对垒甚至已经开战的时刻,还命令不得向辽国释放一箭一矢,导致失去主动。本来河北禁军百年不闻干戈,战斗力就差,这时又被人家夺得先机,只能任人宰割。

&ep;&ep;第三:参战的将领都是西军将领,军队将领对河北平原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