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翌日,魏景和寻上战止戈,二人在营帐里交谈小半个时辰,魏景和离开军营后,战止戈快马回京,入宫面圣。

&ep;&ep;宫里,皇帝正大发雷霆。

&ep;&ep;“不过区区小国,竟敢让我大虞俯首称臣!”皇帝将楚梁两国回复回来的国书狠狠扔地上,怒发冲冠。

&ep;&ep;他登基后,国库要粮没粮,要钱没钱,上个月,他终于下定决心,力排众议派人去向楚梁两国借粮,虽然早就有对方不借的心理准备,却万万没想到对方竟敢提出让大虞成为附属国的要求!!

&ep;&ep;哪怕亡国,他也不可能容许存在四百多年的盛世王朝被这般侮辱!

&ep;&ep;“启禀皇上,镇国公在外求见。”门外小太监进来禀报。

&ep;&ep;“宣。”皇帝揉着隐隐作痛的额角。

&ep;&ep;周善上前把地上的国书捡起来放好,又给皇帝奉上热茶。

&ep;&ep;战止戈进来就察觉气氛不对,他躬身行礼。

&ep;&ep;“行止来了,可是顺义县的难民又想要造反了?”皇帝想到难民安置问题更头疼了。

&ep;&ep;战止戈,字行止,做过皇帝的伴读,与皇帝关系颇好,如今也算是君臣相得。

&ep;&ep;“回皇上,不是。是顺义县的县令有折子需要臣代为呈给皇上。”战止戈拿出折子。

&ep;&ep;周善上前接过呈给皇帝。

&ep;&ep;顺义县?

&ep;&ep;皇帝想起顺义县的县令是战止戈亲自任命的,好像只有举人功名?

&ep;&ep;能让镇国公特地入宫递折子就已经让皇帝对这封折子感兴趣了。

&ep;&ep;他拿过来打开一看,开头就被一手好字惊艳到,再往下看更是激动得拍案叫绝。

&ep;&ep;“好!好极了!朕能纡尊降贵与楚梁两国借粮,为何就不能与自己的子民借?不过是许功名利禄,比起亡国,让百姓流离失所来,又算得了什么。”皇帝放下折子,眼中又有了希望,“行止,你给朕找了个好臣子。”

&ep;&ep;这次,皇帝彻底记住了魏景和这个人,从山药到收集露水,再到如今解决粮种之事,皇帝甚至觉得他那么晚为官真是浪费了。

&ep;&ep;“臣不敢当,是此人确有大才。”战止戈拱手。

&ep;&ep;“也是你慧眼识才。”皇帝说着叫来周善,“拟旨。”

&ep;&ep;……

&ep;&ep;战止戈走出御书房,看着宫里无论是守卫还是宫奴都不复曾经的严谨,他心中冷笑。

&ep;&ep;别看皇上如今放任不管,那是因为在亡国大事面前,这些都不算事。等哪日大虞朝稳定了,无论是宫里的还是宫外的,将会领略到新君的雷霆手段。

&ep;&ep;他了解的皇上可不是个能忍的,不过是如今这形势逼得他不得不忍罢了。

&ep;&ep;*

&ep;&ep;很快,皇上下旨,言,若在国难当头对朝廷有巨大贡献者,将获得朝廷的嘉奖,学子可为官,商贾后代可科举入仕。大虞朝将来会如何,将由大家一起来书写,并载入史册永流传。

&ep;&ep;没多久,当真有富商献上百石粮食为种,得到朝廷颁发的后代可参加科考的文书,后面又有人陆陆续续献粮,获得一代或二代不等的考科举名额。

&ep;&ep;经过这一次,皇帝才发现他的子民当真卧虎藏龙。

&ep;&ep;不过,这时候能豁出勇气献粮的,何尝不是一个赌,他堂堂一国之君可不能干“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事。

&ep;&ep;当初他临危受命接下个千疮百孔的王朝,为了安抚民心,光罪己诏都下了两道了,这点宽容心还是有的。别说是商人,就算一个乞丐能让大虞不亡,他都能封他为国师!

&ep;&ep;*

&ep;&ep;粮种有了,因为折子是魏景和上的,朝廷特意让顺义县第一个领到粮种。顺义县的百姓们与有荣焉,逢人便说他们有一个好县令,粮种都亲自替他们要下来了。

&ep;&ep;每户一斤粮种,粮种里包含大豆、谷子、蜀黍,都是如今还能赶趟种下的粮食,一斤里哪怕每一种只种出两三分地,都够一家子熬到下一季粮食收获。

&ep;&ep;除此之外,每户一口人还能领二.两粮食,好让百姓们能熬到粮食收获的时候,不够吃就只能自个想法子了。

&ep;&ep;吸足了雨水后的田地正适合播种的时候,如同农忙时节,家家户户都赶着要将种子播下,下地的人个个脸上洋溢着微笑。

&ep;&ep;魏家也买了三亩地,魏老太带着大丫在家忙活家务,魏老大和魏老头则去整地好播种。

&ep;&ep;平安拿着魔方在家门口和小伙伴们玩。

&ep;&ep;他如今可是村里的孩子王,不但因为有个在县令的爹爹,还有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