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和先王武乙死在出征的路上不同,文丁是在王宫之中崩御的,他的子孙们清晰地看到了他临终之前的表情。

&ep;&ep;大商的官制规定了大商的职官有两种,一种是在中朝任职的内服官,也就是朝堂上的这些大臣们,还有一种就是王畿之外的外服官,作为各方国的首领的侯、伯就是典型代表。

&ep;&ep;这些方国首领虽然名义上是大商的外服官,但是许多都有不臣之心,典型代表就是西岐那边的周部族。

&ep;&ep;文丁临死,都是带着对方国作乱的忧虑离开这个人世的。

&ep;&ep;文丁崩御以后,子羡正式登上了帝位,号帝乙。

&ep;&ep;作为一个后世的灵魂,比干一直以来的称呼其实是有错误的地方的。

&ep;&ep;夏朝称呼他们的统治者为“后”,商朝称为“帝”,一直到周朝,才降格,改称统治者为“王”,所以说,对商王确切的称呼应当是商帝。

&ep;&ep;大商认为“帝”是他们的祖先,历代先帝崩御后是“在帝左右”,充当天上与人间沟通的桥梁。

&ep;&ep;既然死后为神为帝,那在人间时,称呼便是帝某某,譬如先帝文丁的确切称呼就应当是帝文丁。

&ep;&ep;商王的帝号是根据他们的生日的天干所取的,在帝乙之前,有过好几位在乙日出生的商王,为了以示区别,就在日名前头加上大(太)、中(仲)、小等字,最近一位就是帝乙和比干的祖父帝武乙。

&ep;&ep;等到帝乙去世之后,又有一位乙日出生的帝王继位,那帝乙这个乙字前头也会被加上其他的字,当然,现在的帝乙只是子羡专属的名号。

&ep;&ep;如果大商还是在帝辛时期灭亡的话,帝乙也等不到自己的乙字前面加字的那天了。

&ep;&ep;当然,不管怎么说,大商的历史又翻开了新的篇章。

&ep;&ep;根据文丁临死之前的命令,少师商恪升为太师,比干改任少师。

&ep;&ep;商恪是太师还是少师都改变不了他隐隐是群臣之首的现实,所以文丁的主要目的还是给比干这个次子升官,让他好好匡扶子羡。

&ep;&ep;文丁崩御、帝乙继位,外服官们是需要来殷都朝觐的。

&ep;&ep;外服官除了侯、伯之外,还有为王朝服役的男、守卫边境的卫,他们是大商用于抵抗外族同时牵制诸侯方国的主力。

&ep;&ep;作为周部首领的姬昌也在,同时还带了他的世子伯邑考。

&ep;&ep;当然,现在的周世子还不叫伯邑考,“考,老也”,这个字儿是对长辈的敬称,一般都是用在死人身上的,姬昌再怎么样也不可能给自己的嫡长子取一个“姬考”这样的鬼名字吧?

&ep;&ep;所谓的伯邑考,是后人给他的尊称,最起码最后那个考字是尊称无误。

&ep;&ep;伯,是排行,所以姬昌的长子正儿八经的名字应当是姬邑。

&ep;&ep;当比干看到周部传上的信息上写的西伯姬昌携世子姬邑朝觐的时候,整个人都懵逼了一会儿。

&ep;&ep;等会儿,姬邑是个什么鬼?

&ep;&ep;当年他和商容一起去加封季历的时候,负责招待的姬昌曾经介绍过他的子嗣情况。

&ep;&ep;然而在对人介绍孩子的时候,这个时代有加上排行的习惯,所以比干冷不丁地在听到“伯邑”两个字的时候自动地加上“考”还是很有可能的。

&ep;&ep;虽然能够想明白这到底是个怎么一回事儿,但是比干还是不能接受传了这么多年的伯邑考居然不是这人的本名。

&ep;&ep;讲道理,他曾经真的以为姬昌的长子叫姬考,还沾沾自喜地认为自己特别聪明来着。

&ep;&ep;感觉脸都被打肿了呢!

&ep;&ep;虽然已经知道了伯邑考正确的名字不应该是这个,但是叫了这么多年,比干也习惯了,只要不是需要叫这人的名字,心里他还是继续称呼“伯邑考”这三个字。

&ep;&ep;姬昌来殷都安阳朝觐新王,还特意拜访了比干,神色之间言笑晏晏,仿佛完全忘了当初他父亲季历是怎么被大商弄死的。

&ep;&ep;真要论起季历的死因来,比干和姬昌毫无疑问有仇,还是大仇。

&ep;&ep;姬昌伪装得好,但是伯邑考的表演能力就没有乃父那么强大了。

&ep;&ep;虽然他尽力掩饰过了,但是偶尔还是会有愤恨之情显露出来。

&ep;&ep;这也难怪,季历死的时候,伯邑考早已经出生了,作为嫡长孙,他一定很受季历疼爱,如此,不能完全掩饰心中的情感也是正常的。

&ep;&ep;既然连比干这里都去过了,姬昌自然还在安阳城中拜访了其他人。

&ep;&ep;就算没有确切的证据,比干也能说上一句姬昌其心可诛。

&ep;&ep;外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