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卢俊义是在召开攻略高丽的军事会议之间召见这两个特工人员的,与会的都是卢俊义的亲信将领,都是梁山义军的高级将领。

&ep;&ep;许贯忠听了刚才卢俊义的一段话,便问道:“刚才主公讲的最后一句话,是不是就是主公对如何处置高丽人的命令?主公能否再详细地讲解一番?”

&ep;&ep;卢俊义点点头:“刚才我讲的既包含如何在战后处置高丽人,也包括如何在战时和战前对待高丽人,如何争取一部分高丽人的支持。高丽人分成二种,一种是本地土著或在五六百年前早就迁移到高丽的汉人,那些在五胡乱华之前就以前迁移过去的汉人恐怕大部分已经不会说汉话了,已经蜕化成了当地土著;另外一种则是隋末或唐末迁移过去的,他们也许还会说汉话,还没有将祖宗忘掉,还惦记着回归汉族王化。对于第一种人要打击,对第二种人则要团结,不过这只是理论上的说法。实际上很有可能第一种人比第二种人还好争取。有些数典忘祖的败类可能只记得高丽王对他和他家族的好,而忘了自己是唐人,是汉人。”

&ep;&ep;当卢俊义说到这里时,高德欢忽然想起一事,便禀告道:“我们在高丽国内曾探听到高丽境内也有跟主公同姓的家族,而且将近有四五万人。问过他们的起源,说他们是在唐末时候渡海过去的,乃是唐朝史部侍郞卢从愿、宰相卢文纪之后。卢文纪之子是徐州刺史卢鸿表,卢鸿表之子是兖州刺史卢震顺,卢震顺之子是翰林学士卢穗。卢穗因逃避黄巢之乱,便带着他的九个儿子及家眷航海东去,到达新罗国。当时新罗国孝恭王在位,卢穗到达后,孝恭王以国宾礼遇待之。卢穗及其九子尽忠新罗王室,为击退百济与渤海国的进攻做出了贡献,被分封九邑,卢穗的后代遂即分布在高丽国各个地方。”

&ep;&ep;卢俊义听了朴德欢的这番话,不禁陷入了沉思。

&ep;&ep;对卢穗和他的后人,后世今生都姓卢的卢俊义自然比那两个特工知道的更详细。

&ep;&ep;唐代末年,李唐国力衰退、朝廷腐败,王仙芝、黄巢在各地陆续发动起义,对贵族与高官一律实行残杀与掠夺。无论大小官吏都为躲避战乱而出逃到各地,身为名门甲族的大部分卢氏们也为逃避战乱而迁移到金门岛、安徽、江苏、江西、浙江、福建、广西、云南等地。

&ep;&ep;这时卢穗也带领他的九个儿子及包括自己在内的八个翰林学士和家眷一起东迁至朝鲜半岛,八学士即:任积、陆种、卢穗、田秋、徐称、苏获、朱稷、阎稽。

&ep;&ep;此时的朝鲜半岛上正值新罗第五十二代王孝恭王即位,孝恭王在东京(现今的庆州)给予卢穗以国宾的礼遇。卢穗及他的九个儿子为新罗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稳定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罗王室根据他们的功绩,又因卢氏在中国曾是名门贵族,对卢家九兄弟封伯九贯。即垓为光州伯、坞为交河伯、址为丰川伯、坵为长渊伯、地为安乐伯、坤为安康伯、增为延日伯、坂为平壤伯、垣为谷山伯。

&ep;&ep;悠悠千年过去,现代的卢氏在韩国已发展到三十余万人。在韩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卢氏后裔都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卢武铉和卢泰愚这两个总统就是明证。

&ep;&ep;对这样这批背弃故土效忠蛮夷的人,卢俊义不知道怎么去面对,是该厌弃还是该欢迎?

&ep;&ep;想了许久,卢俊义方道:“你们尝试联络一下那边的卢家人,问他们可否忘了长清,忘了范阳?问他们对山东梁国公卢俊义可有印象,开玩笑似地问他们如果卢俊义派兵打过来他们会是什么态度?毕竟已经过去快两百年,我甚至怀疑他们还会不会说汉话。”

&ep;&ep;朴德双疑惑地问道:“长清指的是?范阳指的是?主公我们须得明白,才好问他们。”

&ep;&ep;卢俊义笑道:“那就需要从我们卢氏的起源说起。说起卢氏的起源,先要追述到姜太公。姜太公姜尚通晓军事,明于治国之道。他辅助周文王治理周国,使得周国国势强盛,诸侯宾从。文王姬昌下世,姜尚继续为武王姬发会合各路诸侯,灭亡商纣,建立了周朝。姜尚因大功封于齐,为姜齐第一代国君,称姜太公。齐文公是姜齐第十代国君,名赤,他的儿子名高。高的孙子名傒,为齐国正卿,食采于卢,在现在的山东长清县西南。长清乃周朝之古卢国,卢氏乃周朝姜太公之后,受封卢国,后世以国为姓。后来田氏代齐,卢、高二氏被逐赶,离开长清之卢邑以后,散居于燕、秦二国之间,主要一支聚居于范阳。范阳卢氏在秦始皇时,有大名鼎鼎的五经博士卢熬,天文博士卢生。继之西汉初期有燕王卢绾、东汉末被尊称‘士之楷模,国之桢韩’之海内儒宗之大儒卢植,均出自范阳。及魏、晋、南北朝至隋,卢植之裔卢志、卢谌、卢偃、卢邈、卢玄等,都是官宦世家,书香门第。从卢玄起至其曾孙,一家百口,共财同居,为官著名而被史传记载者就有十八人。帝族之子要找卢氏成亲,史称“范阳卢氏,一门三公主。”帝族也要纳范阳卢氏之女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