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我去,你歇着,“杨继西随意洗了个头,“我今儿回来得早一些,那边的活儿干完了,就先回来了,下午也不用去,歇歇。”

&ep;&ep;“那好,这么些天你就没怎么歇过,”杨二奶奶连声道。

&ep;&ep;孙桂芳也露出笑,“是该歇歇了,这太阳这么大,很容易中暑的。”

&ep;&ep;“说起中暑,知青所那边又有几个知青遭了。”

&ep;&ep;杨继西跟着杨二奶奶进灶房,一边说,后面跟着孙桂芳。

&ep;&ep;“就三月新来的那几个知青?”

&ep;&ep;杨二奶奶追问。

&ep;&ep;“对,”杨继西点头,三月份他们生产队分来了几个女知青,个个都不是干活儿的人,但大道理倒是一堆一堆的,被村里人说是知青病,每一个知青来生产队的时候,都有一番道理。

&ep;&ep;但人家说得也真的是有道理,这是不好实施。

&ep;&ep;“比如就有一位知青提起我们这离镇上学校太远,孩子们上学远,让人放心不下,导致很多家庭都不愿意送孩子去上学,所以提议修村小学呢。”

&ep;&ep;孙桂芳一边坐下,一边听杨继西说。

&ep;&ep;杨二奶奶把锅刷了,舀了两瓢水进去,又把竹篱栏盘在锅上,把芭蕉叶洗干净铺上去,再放上早上蒸的馒头。

&ep;&ep;“这话说得,就算离得近了,也不会有太多人家愿意把孩子送进去学,远是一个原因,可更重要的还是穷!”

&ep;&ep;“再说了,我还不知道他们的意思,有了村小学,这知青所的人就不去地里干活儿了呗,都去教书。”

&ep;&ep;说完杨二奶奶又去新库房那边,舀了一大碗油肉过来放进锅里一起蒸热,此时杨继西已经烧起了火,正和孙桂芳说这个提议是怎么被村民反对的。

&ep;&ep;“自家的房子都没修,谁愿意修村小学,而且有些人家没有孩子,或者是孩子已经长大了,不送去学校,他们占不到好处,也不愿意帮忙。”

&ep;&ep;杨二奶奶听得点头,“大多数人都这么想,不过这生产队有了学校,那可是好事儿,现在有些人家没有孩子,可早晚都会有的,只要村小学一直坚持办下去,那就是好事儿。”

&ep;&ep;“所以大伙儿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我和康哥表示,只要队里决定修,我们就去参加。”

&ep;&ep;杨继西说。

&ep;&ep;“你们没错,”杨二奶奶笑着点头,开始洗南瓜了。

&ep;&ep;杨二爷爷回来见堂屋没人,灶房顶上升起炊烟,便洗了手过来帮忙,闻言问道,“什么没错?”

&ep;&ep;“说建学校的事儿,你怎么才回来?”

&ep;&ep;杨二奶奶问。

&ep;&ep;“我也是在晒坝那边听呢,副队长说这是好事儿,可大家得心齐才行,不然都想着自家有没有好处才建学校,那学校早晚会不成的。”

&ep;&ep;杨二爷爷摘下草帽,坐在孙桂芳对面,“然后又说起老师的人选,赵五爹说知青所的人都识字,见识也多,让他们每个人轮流着来。”

&ep;&ep;“但张三爹就不乐意了,说他女婿也能行,不一定只选知青,后面太阳又大,他们说得我头都大了,我看副队长找借口溜走,我也跟着回来了。”

&ep;&ep;杨二爷爷露出一抹笑,自觉很机灵。

&ep;&ep;“副队长有没有说啥时候动土啊?”

&ep;&ep;孙桂芳问。

&ep;&ep;“就这个月二十三,说是好日子,动了土,就去拉料,料拉好了,等秋收完全结束,就开始干活儿,继西啊,我们家建房的时候,副队长他们可是来帮了忙的,这回我们也得出把力才行。”

&ep;&ep;“知道的爹,这事儿我记着呢,”杨继西回着。

&ep;&ep;“这人来人往的人情,都得记住,都是一个生产队的,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团结一心才能创造好的生产队嘛。”

&ep;&ep;杨二奶奶哈哈大笑,“这不是队长开会时常说的话吗?”

&ep;&ep;“既然是开会时说的话,那当然得记住,也得用在生活中嘛,”杨二爷爷起身,“我去看看鸡。”

&ep;&ep;“给葱头和鸡喂点水,”杨二奶奶说。

&ep;&ep;“好,葱头?葱头过来!”

&ep;&ep;杨二爷爷背着手笑眯眯地站在灶房门口,把那边院子里睡觉的葱头叫到跟前来,逗弄了一番后,又去给它舀水,看着葱头喝得那么急,杨二爷爷责怪道。

&ep;&ep;“你们都不给葱头喝水啊?”

&ep;&ep;“咋不给啊,它碗里的也不喝,就喜欢唤着它来了才喝,”杨二奶奶笑骂着,“和孩子似的。”

&ep;&ep;“那也是乖孩子,”杨继西接话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