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就算减少到了五十文,许多人还是舍不得花这点钱给闺女上学,上学后的笔墨再节省一个月也要几十文,对于这些人家来说,还不如把钱拿来买几十个鸡蛋全家一起吃了。因此能送女儿来的,要么家境不错,要么是真心疼爱女儿的。

&ep;&ep;安宁扫了一圈,发现她和那四个姑娘都不太熟,绣姐儿倒是和最小的那个春兰玩的不错,还笑嘻嘻地做介绍人介绍他们认识。

&ep;&ep;春兰家境不错,在村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家中不仅有五十多亩田地,在城里还有一间店铺,家里做的是米粮的生意。她一张苹果脸看上去就十分讨喜,还笑眯眯地请她们两个吃自己带来的绿豆糕。

&ep;&ep;三人坐座位的时候干脆坐在一起,另外三个女孩子则是坐她们后面。

&ep;&ep;幸好这屋子够大,装下七十人没什么问题。先生姓李,还是村长的远房亲戚,三十多岁的样子,性格有些严厉,对孩子倒也耐心。

&ep;&ep;上课之前,沈家的一个管事还过来说了通话刷了下存在感,只是说话不知道是不是刻意准备过的,文绉绉的,听得好几个调皮的男孩都直翻白眼。翻译成白话也无非就是好好感念沈家的恩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类的。

&ep;&ep;不过玉山村太小,沈家估计也看不上,因此也只派了这小管事过来。

&ep;&ep;这管事说完后,换李文李先生讲话。

&ep;&ep;忽略掉一开始的拜圣人画像等步骤,等正式上课的时候,半个早上已经过去了。

&ep;&ep;第一堂课上的便是三字经,书声琅琅,别有一番味道。沈家捐献了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这几个开蒙用的书籍,每本书都送了十二本,李文分一分,大概六个人用一本。

&ep;&ep;学堂也就是上半天的课程,毕竟村里孩子平时也得帮忙干活的,上一整天家长也不愿意。

&ep;&ep;结束后,大家认了三个字,背了背几段三字经,进程有快有慢。几个女孩子还笑着说回去后在沙子上练字呢。

&ep;&ep;至于书籍,因为担心小孩子不小心弄坏,李文在下课后便收了起来。

&ep;&ep;春兰也是嘟着嘴抱怨说书被收走后都没法认字,她担心她记不住。

&ep;&ep;安宁想起了前世所使用的黑板和粉笔,心中不由一动。

&ep;&ep;倘若她将黑板和粉笔弄出来,那不就方便大家在没有课本的情况下复习吗?李先生上课也多了不少便利,这两样东西又不难做,毕竟她没打算一口气弄出现代黑板。

&ep;&ep;越想越觉得可行,安宁便回家找舅舅去了。

&ep;&ep;☆、第三十一章可惜了

&ep;&ep;她同舅舅一说,李南觉得弄这个和先生打好关系对他们家有利无害,兴致勃勃地找出了木板和黑漆。这时代的漆一般是在从漆树上取出的生漆加上桐油、颜料等东西。

&ep;&ep;李南将长长的木板给磨平,然后一边又一边地涂上黑漆,务必使得木板能够更加光滑。

&ep;&ep;在涂抹得差不多等待自然风干时,安宁则是找到了一些石灰,加水后做成粉笔的形状,虽然质量肯定比不上现代粉笔,但也勉强可以使用了。

&ep;&ep;等黑漆彻底风干,安宁试着用简易粉笔在简易黑板上写了写,然后满意地点头——成果还是可以的。

&ep;&ep;李南将长长的木板截开,做成了两个四米长的黑板和一个两米长的。两米长的直接放安宁房间的书房中,正好留着大家一起使用。

&ep;&ep;安宁还同样给自己留下了一些粉笔。

&ep;&ep;李南又按照安宁的建议,弄了一个黑板槽专门放粉笔。

&ep;&ep;捣鼓了许久两人带着一个下午的成果——两个长黑板和足够用几个月的粉笔,跑去村长家了。李先生现在就住村长家中,一个月也有二两的束脩,包吃住,待遇还是挺好的。

&ep;&ep;当李文看见扛着长长木板过来的李南和安宁,第一反映便是这是要算账?

&ep;&ep;细想一下,不对啊,安宁这丫头上课还是挺好的,一点就通,也不惹麻烦。

&ep;&ep;一问清来意,李文先是松了口气,便迫不及待地试了起来。

&ep;&ep;没用过现代粉笔黑板的他自然对这简易的礼物赞不绝口——好歹他上课不用再因为头疼怎么一个个指点学生的笔画顺序了,完全可以用黑板解决。

&ep;&ep;李文甚至还无师自通了到时候叫几个顽劣学生到黑板上码字的技能。

&ep;&ep;等李南扛着黑板到学堂后,他在教室前方和后方把黑板安在墙壁上。桌上还摆着专门拿来擦拭黑板的布。

&ep;&ep;李先生兴致勃勃地在后面的黑板将三字经给写了满满的一面。

&ep;&ep;写完后,他似乎觉得自己第一次使用粉笔,字迹不怎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