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不过借阅便还,祖先在天有灵也舍不得多加责难。机会难得,道长……真舍得不移步一观吗?”

&ep;&ep;话已说到这里,便退无可退。

&ep;&ep;谢太初沉默片刻,眉心微微皱了。

&ep;&ep;舒梁又笑道:“倾星阁之出世少有,便是宁王也不得不重视,王爷爱才苦心日月可鉴,道长可不要辜负了。”

&ep;&ep;正要开口,就听见不远处玉衡楼中有人醉言道:“削藩,自然要削藩!若不削藩,我大端大厦倾覆之日即到!若不削藩,民不聊生必起祸端!”

&ep;&ep;舒梁眯眼去看,问身后侍卫:“沈逐,这是哪位大人?瞧着面生。”

&ep;&ep;他身后安静站立的锦衣卫缇骑沈逐答:“翰林院庶吉士汤浩岚。”

&ep;&ep;舒梁垂首弹了弹大袖,对沈逐道:“酩酊大醉,满口胡诌,不成体统。押送镇抚司诏狱定罪吧。”

&ep;&ep;沈逐安静片刻应了声是。

&ep;&ep;*

&ep;&ep;该不该削藩?

&ep;&ep;这问题诛心,仿佛霹雳雷鸣悬挂在赵渊头顶。

&ep;&ep;只觉得若答错一字,就要五雷轰顶,不止是他,更有整个肃王府陷入万劫不复只境地。

&ep;&ep;太子问完,端本宫内一时安静了下来。然而太子垂问不可不答。

&ep;&ep;赵渊斟酌片刻,有些磕磕盼盼的开口道:“该不该……该不该削藩,乃是朝廷的决策之事,赵渊不敢妄言。”

&ep;&ep;“哦?”太子笑了,走到他身侧,坐在榻上,不依不饶,“准你畅所欲言。”

&ep;&ep;赵渊只好深吸一口气,硬着头皮又道:“削藩一事,涉及深远,近者如边塞九大藩王,远者如各地定了封地的宗族旁系支系。臣不敢揣测太子心意,只是削藩关键所在乃是怎么削,如何削。”

&ep;&ep;“说下去。”

&ep;&ep;“削藩可强取、可推恩。西汉景帝刘启依晁错建议进行削藩,有‘七国之乱’,虽三月平定,可致使宗亲反目,举国动荡,流血漂橹,民不聊生。实不可取。”赵渊说,“倒是汉武帝时推私恩,允许藩王将封地均分于自己的诸多孩孙,这样藩王越多,而封地越小,几代之后藩王就再无威慑于朝廷了。”

&ep;&ep;他说完这话,惴惴不安等了一刻,太子笑出了声:“渊儿机敏。比内阁那帮老臣思虑还要深远。”

&ep;&ep;赵渊道:“闲暇时多看了两本史记,不敢受夸。”

&ep;&ep;太子命宫人搬了围棋过来,对赵渊说:“不聊这个了,来与孤对弈。让孤瞧瞧你最近与围棋可有长进。”

&ep;&ep;“是。”赵渊冷汗湿透衣襟,却知道最凶险的试探已经过去了。

&ep;&ep;宫人推了他的轮椅上前,他便执黑棋与太子对弈起来。

&ep;&ep;赵浚亦不再闹,在旁边专心看他两人在棋盘上厮杀。

&ep;&ep;*

&ep;&ep;赵渊今日满盘皆输。

&ep;&ep;最后几步落子时,仓皇中竟让指尖旗子落在了地上。赵渊弯腰去捡那白子,半天竟触碰不到,最后是太子下榻,将那落在地上的旗子捡起。

&ep;&ep;太子叹息一声:“渊儿今日心神不宁,孤这棋赢得胜之不武。”

&ep;&ep;赵渊强撑着精神道:“还请太子恕罪。”

&ep;&ep;“收了吧。”太子让宫人过来收棋。

&ep;&ep;赵浚跟在他俩身侧说:“二哥,今日可要在端本宫用膳再走?”

&ep;&ep;赵渊摸摸他的头安抚笑道:“日渐西沉,东华门快落锁了,我这边出宫去了。不敢叨扰太子与太孙。”

&ep;&ep;“孤送送你。”太子说完这话,自顾自给他推着轮椅便往宫门而去,边走边问他,“你可记得一年前你执拗要与谢太初成亲,遭受阻拦一事?”

&ep;&ep;赵渊愣了一下,不知道为何旧事重提,回答:“渊儿记得。”

&ep;&ep;“从一开始众人便屡屡反对。后来反对之声又销声匿迹,你可知为何?”太子问。

&ep;&ep;“自然是因为皇爷爷和二叔您心疼我,送来玉如意,又降下婚配旨意。”赵渊道,“渊儿感谢陛下及太子成全。”

&ep;&ep;“不是成全。”

&ep;&ep;“不是……?”赵渊困惑。

&ep;&ep;“谢太初之所以能进道录司谋职,又能以道士身份为孤侍讲,全是因为他倾星阁人士的身份。也因此,陛下高看他许多分,待他与普通修道之人不同。一年之内数次撅升,才让他做到了道录司左正一之位。”

&ep;&ep;“这个侄儿知道。”

&ep;&ep;“那你可知道倾星阁为何能够如此被看重?”太子又问。

&ep;&ep;“民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