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皇上下令将李家两位大将军先游街后斩首,念在两人的功绩,就不满门抄斩了,家中男丁流放边陲,女子一律没为官奴。

&ep;&ep;贪官斩首,百姓拍手称快。

&ep;&ep;连京城的童谣都在唱:“烂李下树,将军落马,笑哈哈的赵家少年郎。”

&ep;&ep;就在李家风雨飘摇之际,淑妃突然冒头,指责皇后害死了她的孩子。

&ep;&ep;皇上下令彻查此案,并将皇后禁足于玉凤宫,三皇子暂居慈宁宫,由太后照看。

&ep;&ep;负责查案的,自然还是那位才貌双全的刑部侍郎赵方清。

&ep;&ep;赵方清先后找了淑妃大宫女,太医院御医,当年的接生嬷嬷,四皇子的奶娘,挨个逼问,最后查出来,淑妃怀胎时是健康的,难产是因为淑妃在生产前的参汤被换成了安神汤,导致嗜睡乏力。四皇子体弱是因为刚出生时被接生嬷嬷暗害,接生嬷嬷还在四皇子奶娘饭菜里下慢性毒药,以至于奶娘自己的孩子也体弱多病。

&ep;&ep;接生嬷嬷已经招供,是皇后安排的。

&ep;&ep;而害了四皇子的慢性毒药,是突厥那边的特产。

&ep;&ep;皇上震怒。

&ep;&ep;据说一连摔了好几个名贵的骨瓷杯。

&ep;&ep;赵方清继续查慢性毒药的来源,皇上还给了他严刑逼供的特旨。我朝对普通犯人只有鞭刑,这种待遇原是给穷凶极恶的罪犯准备的。

&ep;&ep;皇后身边的宫女太监几乎被抓光了,皇后的贴身大宫女被重点关照,连三皇子的伴读都被叫去问了几句话。

&ep;&ep;哦,对了,三皇子的伴读是仪嫔家中嫡出的弟弟。

&ep;&ep;皇后的贴身大宫女被整得不成人形,终究是招供了。皇后和李家自生下三皇子后,一直想让三皇子当太子,淑妃是何家人,何家有吏部尚书和工部尚书,皇后在淑妃有孕时就惴惴不安,在太医验出淑妃怀的是个皇子时,就联系李家商议要害四皇子。

&ep;&ep;户部尚书冯安曾跟随李大将军远征突厥,是李家一手栽培出来的,冯安听说了皇后和李家的难处,通过庶女仪嫔,向皇后进献了来自突厥的慢性毒药。

&ep;&ep;太医院有记录,皇后在淑妃怀孕后心思郁结,玉凤宫的宫人也说皇后在那段时间心情烦躁。仪嫔喜静又不受宠,自进宫以来,除了必要的请安参宴,几乎足不出户,却在淑妃即将生产时,多次派大宫女出宫,还一个人拜访了皇后。

&ep;&ep;谋害皇嗣,其罪当诛。

&ep;&ep;仪嫔直接去找了皇上,自称对慢性毒药一事并不知情,她说自己是家中庶女,生母出身低微且早逝,自己在家时便与父亲不亲近,冯安突然找到她,让她将一盒子交给皇后,她虽觉不妥,但因为是父亲所托,还是照做了,没想到父亲竟有如此大逆不道的心思。

&ep;&ep;总之是把自己摘的干干净净。

&ep;&ep;不知者无罪,加上仪嫔进宫后确实低调做人,从不惹是生非,皇上将她降为静仪,褫夺封号,禁足于青藻宫环境最差的游芳殿,就算是惩罚了。

&ep;&ep;但谋害皇嗣大逆不道的冯安可没这么好运,冯安直接被抄了家,同样抄出一堆金银财宝,冯安斩首鞭尸,冯家其他人流放各地,终生不得踏入京城。

&ep;&ep;仪嫔连降三级,一下子从仪嫔变成了冯静仪,娘家被抄父亲斩首,居然还丝毫不慌,每天清早起来去晒那院子角落仅存一个时辰的太阳,在游芳殿里踢毽子,站在游芳殿门槛后跟我聊天,昨天下午还抢了我一把瓜子。

&ep;&ep;就冯静仪这个态度,我觉得她何止是跟父亲冯安不亲近,她恐怕跟整个冯家都不大亲近。

&ep;&ep;相比对冯家的快刀斩乱麻秋风扫落叶……对皇后的处置可能要麻烦一点儿,毕竟皇后是皇上发妻,又生了三皇子。冯安死后三天,皇上终于做了决定,下旨废后,晋淑妃为淑贵妃,三皇子交由太后抚养。

&ep;&ep;因为宫中无后,废后还是住在玉凤宫,只是被关在偏殿,伺候的人也只有寥寥几个。

&ep;&ep;皇后被废,太后代管后宫,嫔妃们改向太后请安,太后老了,精力不足,没多久就跟皇上说了声,把后宫凤印交给淑贵妃,贤妃良妃协理后宫,但三皇子还是由太后带着。

&ep;&ep;淑贵妃没有资格接受嫔妃晨安礼,加上冬季寒冷、起床困难、路滑难行等种种原因,索性向太后禀报,免了嫔妃们的每日请安,只在有重大事件时,派人通传各宫一起开会。

&ep;&ep;李家冯家倒台,李氏与冯静仪都关在宫里,工部尚书何钧也传来了泉州渠顺利开通的好消息,皇上龙颜大悦,兴致甚高,几乎天天都往后宫跑。

&ep;&ep;淑贵妃自四皇子夭折后,原本一直郁郁寡欢,如今丧子之仇得报,也有了讨好皇上的心情。皇上前朝后宫两开花,脸上天天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