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ep;&ep;都认为诸葛亮自恃清高。

&ep;&ep;诸葛亮也不在乎,反正他有自己的朋友圈。

&ep;&ep;都是一帮牛批哄哄的人物,他不屑于和富商之子、历史上叫不上名字的小人物一起混。

&ep;&ep;没事出去钓钓鱼,和庞统、徐庶约会,或者看看书,都比和其他学子交流要来的畅快。

&ep;&ep;唯一能算上朋友的,也就是身份特殊的何晏了。

&ep;&ep;回到书院后,郑玄还是有一点担心,和宋忠聊了起来。

&ep;&ep;“孔明这孩子,什么都好,也有天分,就是太爱玩了。”

&ep;&ep;宋忠一听这话,笑了起来,道:“这有啥好担心的?孔明的学识,不在你我之下。”

&ep;&ep;郑玄长叹一声,道:“在经学方面,他还是差了太远了。”

&ep;&ep;“这有何妨?科举只是一个门槛,进去了,就看对政务的处理了,孔明反而是我最看好的学生。”宋忠道。

&ep;&ep;好像还真是那么一回事?

&ep;&ep;郑玄也反应过来了,不是说经学好,官运就亨通。

&ep;&ep;科举只是提供了一个向上机会。

&ep;&ep;诸葛亮明显不会错失,他有足够的能力。

&ep;&ep;至于是不是前三甲,或者前十名,对诸葛亮这样的人才来说,有意义吗?

&ep;&ep;他们更注重地是实际政务。

&ep;&ep;诸葛亮曾经被庞统、徐庶推荐到司徒王允身边“实习”,王允对他赞不绝口。

&ep;&ep;甚至扬言“此人必位列九卿”。

&ep;&ep;当时可是吓了郑玄一跳,诸葛亮的才能他是知道的。

&ep;&ep;可要说是位列九卿,那就是不靠谱了。

&ep;&ep;不过这也从侧面表明了,诸葛亮缺乏的,不是才能。

&ep;&ep;而是一个被录取的机会。

&ep;&ep;此次科举,就好像是为诸葛亮量身打造的。

&ep;&ep;只要他跻身官员之列,肯定能够极快地晋升。

&ep;&ep;毕竟有庞统、徐庶罩着,还有司徒王允美言。

&ep;&ep;诸葛家族的势力也不小,听说诸葛瑾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谋求了一份差事。

&ep;&ep;在种种助力下,诸葛亮需要的,仅仅是迈过门槛罢了。

&ep;&ep;如此一来,他还急什么呢?

&ep;&ep;郑玄想通了这一点,渐渐地放下心来。

&ep;&ep;若是被他知道,刘辩也在等诸葛亮,恐怕郑玄会惊掉下巴。

&ep;&ep;以诸葛亮的才能,的确值得刘辩大动干戈。

&ep;&ep;要不是有他的指示,庞统等人又怎么敢将科举压缩在三个月以内呢。

&ep;&ep;此次科举,就是刘辩对诸葛亮的邀请,邀请他加入朝堂。

&ep;&ep;刘辩会利用诸葛亮科举出身的身份,进一步巩固科举。

&ep;&ep;诸葛亮未来的成就越大,科举制度就愈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