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所以,三名译语人也得到了不少礼物,重点就是零食和非常方便的生活用品;同时被要求,一个月内要把分类垃圾送回医馆的分类垃圾房。

&ep;&ep;三名译语人一听还能回山上,顿时又觉得不那么愁苦了。

&ep;&ep;夜色很深了,郑院长将金老送回老年病房,两人在窗边望着连夜下山的译语人,一时间思绪万千。

&ep;&ep;郑院长感慨:“我们这样做,会给大郢带来多少改变?”

&ep;&ep;金老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如果大郢是一盘弹珠,飞来医馆就是一颗奇球,撞进弹珠堆里,能撞多少是多少。”

&ep;&ep;“也许我们救治的病患里,就有人能改善在大郢百姓的生活,哪怕是一点好处,对我们来说都是值得的。”

&ep;&ep;“治病是这样,网课也是这样,做我们能做的,接下来就交给时间。”

&ep;&ep;郑院长笑了:“我想到了清末最早公派出国的小留学生们,以及相当长时间里的公派留学生们……他们回国以后,带来了多少变化。”

&ep;&ep;忽然就有些不敢想了。

&ep;&ep;金老拿出自己记下的手札:“你看,飞来峰顶夏宫不建了,帝陵停下了,太子的身体好了,润和帝也能活得更久……”

&ep;&ep;但就目前来看,大郢至少没有那样危机四伏了。

&ep;&ep;郑院长还是笑,想了也白搭。

&ep;&ep;金老也笑,也许,每一项改变都像一粒细砂,积少成多以后,会成为什么,谁也不知道。

&ep;&ep;郑院长乐呵呵:“医院也好,医馆也好,我们只管治病救人,让医院里的大家过得更舒适,其他的……管不着。”

&ep;&ep;第127章老家书信

&ep;&ep;闲聊结束,金老洗漱完毕,在郑院长的帮助下躺在病床上,愉快地闭上双眼。

&ep;&ep;郑院长躺在陪护床上,没想到这张小床一睡已经三个月了,又因为这两天发生的事情太出人意料,一时间兴奋地有些睡不着:“你想家吗?”

&ep;&ep;年纪大了最容易念旧,郑院长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有空闲还是会看手机里孙子孙女的照片,偶尔两三眼都是莫大的安慰。

&ep;&ep;金老仿佛睡熟了,没有回答。

&ep;&ep;“别装了,”郑院长微微抬起头,“你想不想?”

&ep;&ep;金老给自己换了一个姿势:“不想。”

&ep;&ep;郑院长直接坐起来:“如果不是这次穿越,我连你住院都不知道,刘秋江也不知道,你不解释一下?”

&ep;&ep;金老闭着眼睛:“怎么?我这把年纪的人住院,还要像孩子一样闹得人尽皆知?”

&ep;&ep;“我困了,睡觉。”

&ep;&ep;谈话强行结束。

&ep;&ep;郑院长很了解金老,他不愿意说的事情,谁也问不出来,闭着眼睛试图琢磨些蛛丝马迹,想着想着就睡了。

&ep;&ep;与此同时,抢救大厅里中医科医护忙得脚不点地。

&ep;&ep;润和帝作为飞来医馆身份最尊贵、病情最严重的病患,正在用“支持疗法”的治疗方案,最大程度地让他生活得有质量。

&ep;&ep;万万没想到,润和帝这几日的精神大为好转,好转后每天对着纸笔写许多小心思,尤其是怎样与太子在朝堂之上打配合。

&ep;&ep;润和帝和太子是三十年父子,但因为身体关系也是聚少离多,两人亲密无间说最多话的地方竟然是飞来医馆,谋划“上阵父子兵”几乎把三十年的亏欠都补满。

&ep;&ep;即使这样,润和帝还是不放心,早朝结束、群臣散去,还要与太子说不少话,每天都要尽可能地发光发热。

&ep;&ep;谁都知道重病人需要静养,不能殚精竭虑地谋划,但谁都对润和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ep;&ep;抢救大厅的灯从早亮到晚,对于治疗结束的病人最多也只是拉上床帘、关掉床头灯而已,润和帝骨子里的警醒这时起反作用,让他睡不踏实。

&ep;&ep;也正因为如此,润和帝知道应召上山老臣们的治疗进度,前太子太傅卢申恢复得非常快,现正倚在床头,撑在餐架上自己慢慢地吃菜粥。

&ep;&ep;“好味。”卢申边吃边感慨,好吃,太好吃了。

&ep;&ep;电解质紊乱纠正过来的卢申,不用再喝大郢名医熬的中药,终于有了正常的味觉,又因为牙口不好,之后都会以柔软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为主。

&ep;&ep;大病一场后,连能自己吃菜粥这样简单的事情,都觉得幸运无比。

&ep;&ep;营养科已经针对卢申的状况,拟出了他出院后每日三餐的食谱。

&ep;&ep;大儿子卢澹输液结束,整个人既震惊又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