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有人一查发现,黄三的母亲是潮汕人,于是按照潮汕那边的习俗,给他办了‘替身葬’,就是用其它动物的骨骸给他拼出一具身子安葬了,也算是让他死后得以安生。

&ep;&ep;说完这幅骨架的来历,爷爷叫我把黄三的骨头给埋回去,我埋完之后,他从怀里取出一沓黄纸,擦着一根火柴点着,放在坟头说道:“黄三兄弟,多有打扰,我知道你死得冤,身后又无儿无女,这点供奉大概瞧不上眼。等你明年祭日的那天,我一定请些和尚道士为你作法事,超度你的亡灵!”

&ep;&ep;话音刚落,一股阴风无端而起,吹得火光摇曳不定,我仿佛听到风中还夹杂着一阵若有若无的哭泣声,裹着纸灰飘到天上去了。

&ep;&ep;我被这一幕吓呆了,爷爷按着我的脑袋,叫我磕几个头道歉。

&ep;&ep;等我起来之后,怪风已经消失不见,我声音发颤地问爷爷:“这世上真的有鬼吗?”

&ep;&ep;“有些事情信则有,不信则无。但阳儿,你要记住,仵作检验尸体本身就是对死者的一种冒犯!所以要时时刻刻保持敬畏之心,才能无愧于天地。”

&ep;&ep;我点了点头:“我记住了!”

&ep;&ep;但心念一转,这话的意思难道是说我以后可以当法医了,便问道:“爷爷,你的考验我也通过了,那我以后能给孙叔叔当法医吗?”

&ep;&ep;“不行,绝对不行,宋家的祖训是绝对不能违背的!”爷爷厉声喝道。

&ep;&ep;爷爷用拳头捶了捶后背说道:“唉,这地方实在太阴森,我的关节炎又要发作了,先回家我们再慢慢说!”

&ep;&ep;一小时后,我们爷孙俩回到家中,爷爷泡了一壶姜汤驱驱寒气,一边喝汤一边说道:“阳儿,你一定觉得奇怪,我们宋家祖上明明是干仵作这一行的,为什么偏偏不让子孙后代从事这类职业?其实这里面是有缘故的。”

&ep;&ep;南宋时期,有一位出类拔萃的提刑官,名字叫作宋慈,宋慈一生断案如神,天下罕见!

&ep;&ep;他担任提点刑狱官期间,仅仅花了八个月的时间,就将当地所有冤假错案,无头公案全部破获,抓获凶手多达两百余人,事后竟然没一个喊冤的,从此震惊朝野。

&ep;&ep;宋慈虽然厉害,但他深感自己一个人力量有限,还有很多地方的官员,仵作往往不会审案,全靠逼供,经常屈打成招,草菅人命,正所谓‘案上一滴墨,民间千滴血’。

&ep;&ep;于是宋慈将自己一生的验尸心得,全部记载在了《洗冤集录》当中,《洗冤集录》首创了法医鉴定学,比西方领先了三百余年,所以宋慈也被全世界公认为:法医学鼻祖!

&ep;&ep;自宋慈之后,宋家子孙一直在刑部和大理寺供职,断案无数,渐渐将《洗冤集录》不断扩写,积累了一套神乎其技的断案绝学,取名为《断狱神篇》。

&ep;&ep;正所谓树大招风,宋家传人掌握着这门精深的学问,一方面太容易被凶手忌恨,经常遭惨毒手;另一方面身怀绝技又容易被人利用,明朝的时候宋家人曾奉命调查一起离奇的九尾狸猫事件,结果却牵扯出了背后的王位之争,反而被当成替罪羊,险些诛连九族。

&ep;&ep;后来有一位精通命理的宋家先祖发现,也许是因为宋家人掌握的这套学问太过精深,窥破天机,遭鬼神所妒,所以宋家人但凡当官、当捕快、当仵作这三种职业,必定不得好死!因此才立下了“不官不仕,明哲保身。”这八字祖训,希望宋家能够香火永存。

&ep;&ep;听完之后,我有点沮丧,又有点不肯相信:“可是爷爷,你自己不也在帮巡捕破案吗?”

&ep;&ep;爷爷叹息一声说道:“我当年年少气盛,和你一样喜欢破案,解放前曾在警界大显身手,破了好几宗震惊全国的大案。没想到很快灾祸就来了,有人诬告说我验尸的那套绝学是封建迷信,结果我就被拉去睡马厩了,白白养了三年马。那三年我每时每刻都提心吊胆,要不是后来平反的早,大概我就自行了断了吧?”

&ep;&ep;说到这,爷爷狠狠喝了口姜汤:“刚则易折,柔则长存,我小小展露锋芒,就招来这么大的灾祸,总算明白祖宗的话是有道理的。后来我便一直躲在老家,可我已经名声在外,想躲也躲不干净,每隔几年总有人来请我出山,我不是不愿,而是不能,最后迫于无奈,只好以这种方式与他们合作。本以为到你这一辈我们宋家总算可以安生了,谁料你今天在孙老虎面前露了一手,我想这一切都是造化弄人,这是宋家的劫数,也是宋家的使命!”

&ep;&ep;爷爷这番话听得我很糊涂,这是希望我以后干这一行,还是不要干这一行。

&ep;&ep;爷爷又说道:“阳儿,你既然已经通过测试,从今天开始,我打算倾囊相授,把我毕生所学全部传授给你,你想学吗?”

&ep;&ep;一听这话,我激动起来:“爷爷,我当然想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