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当真是活久见。

&ep;&ep;除非有天大的不公,除非朝廷真的无所作为,否则持书之人必死。

&ep;&ep;想想也是,这是在否定朝廷,挑衅朝廷,要不是真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有谁敢如此。

&ep;&ep;这是在用无数人的性命死谏。

&ep;&ep;走在街道上的这些读书人很可能有去无回,这么多的读书人,他们的鲜血恐怕连京都的土地都能染红。

&ep;&ep;勇敢,无畏,不惧生死。

&ep;&ep;虽然百姓们都还不知道这些读书人为什么要持圣人书谏君王,但看到这些面无表情视死如归的读书人,内心居然升起一股佩服来。

&ep;&ep;何人敢言他们大齐的读书人没有文人的风骨?

&ep;&ep;这时,走在街道上的读书人,在队伍最前面一个颤巍巍的老人的带领下,大声念道。

&ep;&ep;“一谏君王,权贵当道,视百姓性命等同草芥……”

&ep;&ep;“二谏君王,新政惠民,均地制度当立……”

&ep;&ep;“三谏君王,……”

&ep;&ep;那老人虽老,走路都颤巍巍的,但声音铿锵有力,如同有一种魔力一样。

&ep;&ep;嘶。

&ep;&ep;“天啊,那人是谁?我没有看错吧。“

&ep;&ep;“是文昌公啊,是我们大齐的文昌公带着读书人,来向陛下揭露这些官员的不作为。”

&ep;&ep;百姓这才发现带队的是谁,然后再一仔细一看,走在队伍前面的全都是上了年纪的读书人,每一个都是大齐为数不多的大学宗,都能喊得出名字来,平时都是一方德高望重的宿老。

&ep;&ep;后面的中年,青年,少年读书人,代表了大齐不同年龄段的文人。

&ep;&ep;这些人聚在一起,恐怕都能代表大半个大齐文教了。

&ep;&ep;然后在一听这些读书人喊的内容,这么多人一起喊,那声音想不听清楚都难。

&ep;&ep;这一听,街道上的所有百姓都懵了。

&ep;&ep;“文昌公……文昌公这是带着这些人拼了性命在为我们死谏,他这是在让朝廷实施均地制度……”

&ep;&ep;除了读书人的声音,所有人都安静了。

&ep;&ep;他们碌碌无为,他们恐惧朝廷不敢开口说话。

&ep;&ep;但现在,有人为他们开口了。

&ep;&ep;那个德高望重的老人,本可以什么都不做,享受大齐子民的尊敬和崇拜,但现在,他走出来了,为了他们走出来了。

&ep;&ep;而这一走出来,很可能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死。

&ep;&ep;还有这些读书人,他们……他们正在为他们这些百姓死谏。

&ep;&ep;不知道为何,看着那个满头白发的老人,看着这些视死如归的读书人,百姓眼睛中居然就这么湿润了,心中的恐惧居然就那么被驱散了。

&ep;&ep;他们才是最需要均地制的人啊,但他们不敢说出来,他们懦弱,但现在大齐的读书人在为他们开口了。

&ep;&ep;他们得做点什么,不然他们会愧疚得寝食难安。

&ep;&ep;不知道从谁开始,就那么默默地跟在了这一大群读书人后面。

&ep;&ep;人群在向皇宫的方向而去,人也越聚越多。

&ep;&ep;等走到皇宫大门的时候,早已经得到消息的禁卫,早已经站在城门上,脸色十分的难看,举着手上的弓箭,严正以待。

&ep;&ep;他们是禁卫,他们的职责就是守卫这里,未得允许,什么人也不能入内。

&ep;&ep;而诸圣持书劝君王,肯定是要进宫的。

&ep;&ep;注定此时,他们是对立的存在。

&ep;&ep;锋利的弓箭,让人心中一紧,这么多人,哪怕手一松,都不用瞄准,都能射死一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