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随时会送命在路上的活计,不出高价谁来?

&ep;&ep;出了高价请护卫,刘瑜的商队,跟别的商队相比,有什么价格上的竞争力?

&ep;&ep;而且护卫遇着强匪,特别是入了秦凤路,在边境遇着青唐、西夏马匪,一哄而散逃走,抛下商队不管的例子也不是没有。

&ep;&ep;所以当年刘瑜就想清楚了。

&ep;&ep;通过帮宋地那些被西夏人、青唐人掳掠走的殷实人家,弄回来、赎买来人,取得他们的信任之后,就张罗着弓箭社的事。

&ep;&ep;这是有历史背景的,膻渊之盟以后,边地百姓就有组弓箭社自保的习惯。

&ep;&ep;刘瑜这位读书人,又有秦凤经略司那边的人脉,又能帮地主、富户赎回人来,跟弓箭社谈一下,商队经过的保护事宜,各乡的族长、老人,倒是不抗拒的。他是读书人嘛,又有王韶替他背书。

&ep;&ep;商队中原腹地穿州过府,当然跟同行一样,打点衙门上下、与沿途绿林好汉攀附交情;

&ep;&ep;但到了边地,特别过了五丈原之后,刘瑜的跨国走私集团,主要就是依靠各乡各里的弓箭社。

&ep;&ep;不时资助弓箭社一些粗粮、衣物的刘大官人;

&ep;&ep;被敌国马匪绑了票能弄回人的刘大官人,当然有这等面子。

&ep;&ep;这些年,沿途弓箭社的护送,让刘瑜的商队比起同行,少了无数损失和开支。

&ep;&ep;可以说,当年刘瑜是把他在青唐和大宋,所能用到的关系,运行到了极致。

&ep;&ep;所以,之后又不时投入钱物去帮助训练的弓箭社,真的是他的根本。

&ep;&ep;刘瑜披衣起来,笑着蹬了阿仁那一脚:

&ep;&ep;“我的箭法?你别乱扯,要练得跟我一样的箭法,那就全废了。”

&ep;&ep;弓箭社的乡勇,那是极强悍的,和青唐人、辽人、西夏人小规模对峙,只要不是皮室军、铁鹞子之类的精锐,一般的军兵,乡勇往往能不落下风啊。

&ep;&ep;这也是为什么瞎征的第一波截杀布置,会安排在潼关渡前的根本原因。

&ep;&ep;因为第一波截杀不成,刘瑜自然起了警惕,后面再弄,成功率就大大降低。

&ep;&ep;过五丈原,只要刘瑜放弃行程的速度,联系起各乡各里的弓箭社护送、打探,那伏击成功的机率就太小了。所以瞎征才会安排在潼关渡前来发动一轮截杀,看能不能奏得奇功。其实他在潼关到成纪县,至少还安排了三次阻击的,谁知刘瑜全然不按常理,也不去联络各乡各里的弓箭社,只用一个快字,在这通讯不发达的年代,生生把瞎征所有布置都甩在后头。

&ep;&ep;弓箭社的乡勇,要跟刘瑜那箭法一样,那真算完蛋了。

&ep;&ep;阿仁那讪笑着爬起来,却向刘瑜恳道:“少爷,小人夜里看不清楚,能否点个灯,小人才好侍候少爷。”

&ep;&ep;“点就点吧。”刘瑜倒不反对。

&ep;&ep;因为阿仁那来找他,不怕让俞角烈知道的。

&ep;&ep;严格来说,阿仁那算是刘瑜的奴隶。

&ep;&ep;当年阿仁那,是一个战败部落的青壮,如果不是刘瑜用一把上好朴刀,外加三十斤茶叶,把他一家四口买下,直接是准备砍头的。

&ep;&ep;若是阿仁那不来找刘瑜,倒就显得假了。

&ep;&ep;甚至,别人还会看不起阿仁那,觉得他背主。

&ep;&ep;刘瑜点着了烛火,望着象个瘦皮猴一样的阿仁那,对他好声问道:“你活动那些牧民,去宋地教授弓箭,他们愿意去吗?”

&ep;&ep;阿仁那蹲在刘瑜脚边,笑道:“愿意,别看他们在这边,一个个叫什么射雕手,到了严寒一样无计可施,这风雪里,就算射雕手又如何?天上也没雕给他射啊!去宋地,至少能有口吃食,那边庄子,按少爷说的,搭了棚子,只要雪不太大,便能练习弓箭。甚至秋夏,他们婆娘要扯三尺花布做新衣,青唐哪有?辽国倒是有,贵啊,他们去教弓箭,少爷的商队来了,那边就给他们一对耳环,三尺花布之类,都高兴着呢!”

&ep;&ep;“你找好接手的人没有?”刘瑜盯着阿仁那问道。

&ep;&ep;“有,不过还得少爷看过才作准。”

&ep;&ep;刘瑜点了点头:“去休息吧,明天你就过来跟着我。”

&ep;&ep;风雪还在呼啸着,肆虐着大地,不论是繁华的东京,还是显得荒凉的西疆。

&ep;&ep;但毫无疑问,对于刘瑜来说:“梁园雪霁是一种美景,蕃部雪霁,就算不是一场惨剧,也是绝对不会让人感觉到愉快。你说对吗,我的兄弟。”

&ep;&ep;因为他说话的对象,就是刚刚揭起毡帘,走进来的俞角烈。

&ep;&ep;对于青唐来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