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三人当下马不停蹄的带着乌木拐杖赶回京城,将其上呈给穆贤王。

&ep;&ep;穆贤王接过拐杖,饶是他冷静沉着,也不禁手指微微发抖。随即用尽全力,用膝盖一磕,只听“卡擦”一声,黝黑的乌木拐杖,断成两截。

&ep;&ep;中间空心了一截,正好露出一张泛黄的绢本碎片。

&ep;&ep;穆贤王将那卷成一卷的绢本抽出,展开一看,果然是千里江山图的山水画,反过背面,一副画着山川湖泊标注的藏宝图位置的地图,赫然呈现。

&ep;&ep;“……京郊行宫?”

&ep;&ep;穆贤王看到所标注的地点,怔了怔。

&ep;&ep;旁边的宋丞相咂舌:“行宫占地甚广,要一寸一寸的找,那要找到猴年马月去了?”

&ep;&ep;楚姮本来在旁边一直没有开口,但她听到这里,却心思微动,忍不住将自己知道的说出来:“行宫原本是宋宗避暑的地方,晋朝一直沿用。元太祖打入京城,将行宫损毁,后来重建,当初宋朝所留所有宫殿都被推翻,若有藏宝地点,应该在元太祖时期就发现了。”

&ep;&ep;“那为何这藏宝图上,标注的是京郊行宫?莫非画错了?”

&ep;&ep;楚姮摇了摇头:“不。行宫虽是重建,但有一个地方,土地没有挪动分毫,一直从宋朝保留到现在。”

&ep;&ep;穆贤王皱眉问:“是何处?”

&ep;&ep;“玉兰苑。”

&ep;&ep;里面的玉兰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三朝皇帝都是爱花之人,因此从未将玉兰苑给损坏过。

&ep;&ep;玉兰苑占地不小,但比起行宫来说,范围已经缩小了太多太多。

&ep;&ep;当下穆贤王便召集人手,带上镐子锄头,前往行宫挖掘宝藏。

&ep;&ep;离开皇宫的第二日,好消息便传来了。

&ep;&ep;宋朝遗留的宝藏就在玉兰苑底下三尺,黄金珠宝无数,虎符就放在一个巨大的砗磲装饰之中。

&ep;&ep;当即穆贤王便动用虎符,按照宋朝遗留的暗号,分传各地,开始等待那支传闻中的宋后裔军队。

&ep;&ep;穆贤王等人也不是没有犹豫过。

&ep;&ep;毕竟三朝历经时间洪流,这些后人说不定已经不愿意遵从祖辈遗命,参加战事,避而不出。又或者说,这些后裔早就稀稀拉拉,不胜几个。

&ep;&ep;然而没过多久,他们就发现是自己想差了。

&ep;&ep;正值节气小暑这天,宫门前来了一队人马,当首的指名道姓要见穆贤王。这群人见到穆贤王,直接俯首称臣:“王爷,我等恭候多时,五万旧部,已经严阵以待!”

&ep;&ep;穆贤王大喜过望,将几人扶起:“没想到诸位愿意帮忙,本王不胜荣幸。”

&ep;&ep;“恒平王盘踞南部,弄得国不成国,家不成家,我等有志之士早就看他不顺。即便虎符不出,怕也是等不了多久,就要与恒平王争斗了。”当首那人解释道,“并且,我等查到消息,恒平王已经暗中在接触南蛮突厥,打算联合外族攻打中原,简直罪不可赦!”

&ep;&ep;穆贤王没想到恒平王既然如此糊涂!

&ep;&ep;他怒然道:“看来必须得将我这位皇弟给铲除了。”

&ep;&ep;“正是!”

&ep;&ep;恒平王失去的民心的结果,便是促进了宋朝旧部的集结。与此同时,民间以萧琸为首的游侠,也自发聚集在一起,准备加入对抗恒平王的阵营。

&ep;&ep;战争,一触即发。

&ep;&ep;八月初三,风狂雨骤,电闪雷鸣。

&ep;&ep;镇守白马关隘的霍鞅,率十二万大军,冒雨冲向恒平王的军营,打了个对方戳手不及。

&ep;&ep;在得到了宋朝宝藏的支撑下,穆贤王的军队士气大振,不管是物资还是人数,恒平王都处于劣势。暴雨中,蜂拥的兵海瞬间扭曲交织在了一起,杀声震天,血雾漫天,哀号遍地。铁骑无情踏破山河,一路南下,攻城略池。倒下的人在没有站起,历史等待着胜者书写,而恒平王节节败退,曾经称帝时光辉也即将成为覆灭的灰烬。

&ep;&ep;这场暴雨一直断断续续的下了大半月。

&ep;&ep;八月二十七,穆贤王的军队势如破竹,联合萧琸等游侠,将恒平王陈太师等人逼入了绝境。

&ep;&ep;恒平王陈太师等人靠着两万残兵,在风神山顶负隅顽抗,还不肯认输投降。

&ep;&ep;两万人马又坚持了一段日子,终是弹尽粮绝。

&ep;&ep;九月十六,叛党将领率先倒戈,割下恒平王、陈太师的头颅,领兵一万五向霍鞅义和投诚。

&ep;&ep;九月十七,宇文淮海和宇文老侯爷,于风神山自戕,最后五千兵卒,也尽数丢盔弃甲,束手就擒。

&ep;&ep;烟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