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详细章程了,到时开办的县级学校,以后会由官府接管。

&ep;&ep;他在章程里面起名叫综合官学,由官府统一管理。

&ep;&ep;建设好的综合官学,类似于现代的九年义务教育,区别在于学校前期教授三百千启蒙书籍,后期教授的是各项技能,有点像古代的技校。

&ep;&ep;以后课程会比较杂,所以叫综合官学比较好听也好理解。

&ep;&ep;如果成绩优异并且想走仕途的,也可以去私塾或者去县学继续读书。

&ep;&ep;这样做也是考虑了大景朝的科考制度,科举制度被沿用了上千年,可不是两张嘴皮一碰,说废除就能废除的。

&ep;&ep;这事他都没敢跟任何人说,正确的说法是他不敢碰触士族的利益链。

&ep;&ep;科举制度的观念根深蒂固,朝廷所有的官员全部是士族,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官员,是通过科举制度做官的。

&ep;&ep;这些人要是真闹起来,估计连皇上都顶不住,到时教育普及也就是一句空话,先把这件事做好,以后的事谁说的准呢。

&ep;&ep;什么事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改变是必然的,也不知道他还能不能赶得上…

&ep;&ep;所以他制定的教育普及制度,跟现在的科举制度并不冲突,还有些相辅相成的作用。

&ep;&ep;这样实行起来阻力会小些,可以说只要皇上表明态度,并且强势些这事很好执行。

&ep;&ep;至于村子里效仿于红枣村,由官府批集体用地,费用采取分期付款方式偿还。

&ep;&ep;取得的收益主要用于村学开销,有余额可以建设村子,当然到时会像红枣村似的,建立起监督问责制度。

&ep;&ep;邵明修听了点头表示明白了,皇上虽然是封了两人为钦差,但是这事明显要以孙保财为主,到时不懂在问他吧。

&ep;&ep;问孙保财为何选择安县,没想到孙保财说了声随便选的,气的白了他一眼。

&ep;&ep;孙保财表示真的很无辜,当即表示如果他有合适地点,也可以换成那里。

&ep;&ep;看邵明修听了他的话,转头不在理他,耸了耸肩他当时选地点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金安府的安县。

&ep;&ep;也没啥特殊原因,就是印象比较深,因为那里是前右佥都御史林泰遇害的地方。

&ep;&ep;其它地名他也没印象,也不可能回去临安府境内找县城试点,所以当时没多想,就把安县写在章程里了。

&ep;&ep;还有个原因就是金安府的同知是莫宸翰,有时间的话,他想去看看莫大夫夫妇。

&ep;&ep;孙保财走了,钱七在家里一时特别不习惯,身边没个人缠着了,不适感特别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