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暮染将锦盒抱在怀里,道:“是我忘了叮嘱你们,打扫时一定要小心,千万别碰我这包袱和这锦盒。这锦盒里的玉饰是乔公子送我的定情之物,他要我一定保管妥当,还说这套玉饰要是碎了,就证明我与他缘分尽了,他就要休了我。方才我进来时见你们在打扫,这才想起来叮嘱你们。好险……”

绿阑听罢,紧张道:“还真是险呢。夫人放心吧,今后奴婢打扫时一定小心,绝不去碰那包袱和锦盒。”

月枝回过神,也连忙答应:“奴婢也记着了,夫人放心吧。”

“这便好,这便好。”姚暮染说着,将锦盒小心翼翼放了回去。

……

乾帝下达的圣旨是被南乾高太尉带来北越的。高太尉来到军营后,便将圣旨交给了霍景城。霍景城看完圣旨,又听了高太尉一言后,心里犯了难,于是召来了云策与乔奉之议事。

军中议事的帐篷里,三人对坐,气氛严肃。霍景城静坐不语,等待着云策与乔奉之将圣旨过目。

一派肃静中,两人看完了圣旨。云策道:“殿下有何犯难?陛下的安北之策合情合理,并无不妥之处啊。”

乔奉之听罢,心里十分认同云策的话。

乾帝的旨意的确是合情合理的。他的安北之策,便是用南乾的忠臣前来取代北越的降臣。之所以派高太尉亲自带了圣旨前来,就是要高太尉奉命接管杜琰的降军,然后镇守北地京都。而夏侯博与杜琰,便要随乾军一道远赴南乾,等到了南乾后,乾帝才会赐封他们。至于各地诸侯,一开始就没有反抗,他们降心还算真诚,所以名位与封地暂时不动。

而乾帝的旨意,与乔奉之的猜测八九不离十。所谓山高皇帝远,对于不放心的人,君王总要把他们放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才好管治。而动荡不宁之地,总要放上自己信任的忠臣来镇守。

自此,夏侯博与杜琰远赴南乾,北越降军群龙无首,也必定安分,从此皆是高太尉麾下的军队了。降军安分,新将忠心,的确是良策了。

这时,霍景城出声道:“本殿的犯难之处与这旨意无关,给你们过目,只是要你们知道父皇的决策而已。”

“那殿下犯难的是?”云策问。

霍景城道:“父皇还有一个意思,只不过没有写上圣旨,却命高太尉给本殿带了话,要本殿来决策,并让本殿回到南乾后第一日就给他个答复。”

云策恍然大悟,摇了摇羽扇,道:“陛下还有何意思?”

霍景城面向两人,认真说出了一句话:“父皇有意要南北互迁,再也没有乾越之分。”

“南北互迁?!”云策与乔奉之异口同声。

此事就太过重大了!

霍景城看了看他们师徒的反应,忍不住笑了一下,严肃的气氛稍有缓和。霍景城起身,在地上慢慢踱步,一边道:“不错,就是将北族迁往南地一半,再将南族迁往北地一半。如此南北互通,百年之后,南北皆是一族,一族则无二心,抱团如山,外族难犯。在父皇的观念里,始终都认为,天下一统的真正意义,并不是土地一统,而是百姓一统。若不能真正实现百姓一统,那么统一的天下就只是暂时,内部还会有诸多暴乱,甚至分裂。”

帐中静默了片刻,云策慢吞吞道:“可是,南北互迁,是巨大的动作,且耗时之久难以估量。陛下若真如此决断,势必要跟上此事操碎了龙心呐。”

“况且,百姓们谁愿离了家园故土?到时南北百姓怨声沸腾,怕只怕,还没实现百姓一统,倒让他们提前暴乱了。”乔奉之道。

霍景城叹息一声:“是啊……本殿也明白其中利害。父皇作为帝王,施此宏图大志,一旦功成,后世受益则流芳后世。可是当世两国百姓作为开端,深受互迁之苦,必会怨恨唾骂。哎……父皇竟把这样的难题丢给了本殿,他这是清楚此举必然延续多年才够见效,所以在试探本殿愿不愿意承他此志呢。”

云策打着扇子笑了几声:“那殿下您心里到底是愿意呢还是不愿?”

霍景城无奈嗤笑:“呵!作为储君,上有父皇,哪有本殿说愿不愿意的份儿,只有该不该的份儿了。此时,本殿的一句不愿,兴许就会失了太子之位。到时有的是人愿意支持父皇,并承他此志。”

“是也,是也。殿下只能顺着陛下的意思去答复了,否则就是推脱惫懒,惹来陛下对您的灰心。至于互迁之事的弊处,陛下能作此想,可见早已清楚了利弊。眼下若没有足够充分的说辞说服陛下回心转意,那么互迁之事怕是要板上钉钉了。”云策摇着羽扇徐徐分析,片刻又问:“殿下,那高太尉如何提议了?”

霍景城坐在桌边端起了茶盏,一边道:“高太尉是父皇的心腹爱将,自然唯父皇之命是从。本殿也没在他跟前吐什么话。他千里奔波而来,本殿已经让他去休息了。”

云策道:“那么殿下别无他法,回国后便顺着陛下的意思去答复吧。”

霍景城又叹了一声:“哎,此事一旦推行,近三年,南北两地上至皇族百官,下至黎民百姓,是不得安生了。只是父皇目光深远,为了南乾后世基业身先士卒,我这做儿子的也理该追随。父皇能背这一世骂名,本殿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