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美国各大电视台、网站还有报纸电台,对昨天的视频做了更广泛地报道,更多的市民自发地涌向埃蒙斯医院。好在警方和医院已经制定了预案,对人流进行了控制。警方加派了人手在医院门口进行引流和疏导,加强了安检查,只允许部分市民代表和媒体记者进入医院探望宋博文,更多的人则被挡在了医院外,医院门口的道路交通已经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宋明宪他们的生活自然也是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他们从籍籍无名,一下子变成公众人物了,一举一动都曝露在媒体的眼皮底下,宋明宪也提醒宋晓君做事和说话要更加细致,不要让媒体故意放大。

第三天,自发前往医院探望宋博文的市民更多了,警方不得不对医院门口的道路进行临时交通管制。现场还有民间组织的志愿者在维持秩序,医院门口的秩序还算比较顺畅,没有发生拥挤和骚乱。可能是由于媒体这几天铺天盖地的报道,后面两天来医院探望宋博文的市民反而有所减少了,警方的压力也没前两天那么大了。这两天宋晓君也在时刻留意新闻,想看看列德里安森他们有没有后续更为深入的报道。

宋晓君所期待的,很快便来了。

又过了一天,早上宋晓君在酒店里醒来后,照例打开电视机在各个频道搜索着新闻,突然看到美国东部电视台晨早新闻正在播放主题新闻——“宋博文事件”,报道的记者正是列德里安森?康奈尔。宋晓君发现这并不是列德里安森之前的发布的视频,而是更进一步的报道,很显然美国东部电视台是引用了列德里安森的新闻素材。

节目刚开始不久。电视画面正介绍着宋博文曾经在圣斯坦大学的情况,画面则是圣斯坦大学校园风光:草地如茵,树木郁郁葱葱;建筑楼阁,有的古雅古韵,有的壮观宏大,处处透露着名校的风韵。旁白说道:“宋博文教授求学、工作和之后从事科研的时光都是在圣斯坦大学度过的,这座百年名校对于宋博文教授来说意义非凡。但是,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宋博文教授参与了一个政府科研项目之后而被彻底地改变。这到底是怎样一个研究项目呢?”

画面切换到实验室,右上方显示“资料”的英文单词。

“这是由国家卫生服务部发起的研究项目,并专门成立了国家科学技术管理委员会来对项目进行管理,项目的经费来源于国家科学基金,项目代号为‘海菲默’。这项课题主要是针对人脑脑电波进行研究的。1857年便有科学家在兔脑和猴脑上记录到了脑电波活动,人类对脑电波的研究大概可以追溯到那个时候。而人类对于脑电波的研究,真正有比较大的进展是在二战之前,那时候生物学界掀起脑电波的研究热潮。但是,随着二战的爆发,时至今日,我们对脑电波的研究一直都进展缓慢,脑电波研究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脑电波是一些自发的有节律的神经电活动。其频率变动范围在每秒1-30次之间,根据频率可划分为四个波段,即δ波(1-3Hz)、θ波(4-7Hz)、α波(8-13Hz)、β波(14-30Hz)。δ波,频率为每秒1-3次,当人在婴儿期或智力发育不成熟、成年人在极度疲劳和昏睡状态下,可出现这种波段。θ波,频率为每秒4-7次,成年人在意愿受到挫折和抑郁时以及精神病患者这种波极为显著。但此波为少年(10-17岁)的脑电图中的主要成分。α波,频率为每秒8-13次,平均数为10次左右,它是正常人脑电波的基本节律,如果没有外加的刺激,其频率是相当恒定的。人在清醒、安静并闭眼时该节律最为明显,睁开眼睛或接受其它刺激时,α波即刻消失。β波,频率为每秒14-30次,当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或亢奋时出现此波,当人从睡梦中惊醒时,原来的慢波节律可立即被该节律所替代。在人心情愉悦或静思冥想时,一直兴奋的β波、δ波或θ波此刻弱了下来,α波相对来说得到了强化,因为这种波形最接近右脑的脑电生物节律,于是人的灵感状态就出现了。”

“脑电波或脑电图是一种比较敏感的客观指标,不仅可以用于脑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而且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的临床实践的应用,与人类的生命健康和智慧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海菲默’的研究内容不仅限于脑电波,还包括与脑电波相关的神经系统、数字化编译、人工智能、异体控制、自由交流等,所有的基于脑电波应用为目的的研究。其规模和投入仅亚于早前NASA的‘阿洛什’太空探索项目。这个项目是25年前秘密启动的,宋博文教授和他的部分同事受邀参与到这个项目的研究当中。从那时候起,他们便一心一意扑在这项研究工作上,一年甚至几年才能回家见一次亲人,为寻求研究的突破而不懈努力。”

“但这些都只是官方的说辞,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人类作为复杂的智慧生物,很难做到无欲无求。事实上,宋博文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参与到这么项目之后,便与政府签订了保密协议,要求保守一切秘密。保密协议中还有一项条款,内容是:在项目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之前,不得与亲人、朋友见面,不得将研究内容透露给其他任何人。这些都是美国政府未对外公开之秘密。当时宋博文教授和他的同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