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立的木架。

十丈的木料,三丈埋于地下,地上高七丈,换算约23米,再形象一点,大概后来的七八层楼那么高。

可以想象壮观。

朱塬最感慨还是这年代动辄一两百年的巨木之丰富,放在几百年后,超过十丈的百年巨木,国内要么被圈起来保护,要么在深山野林。相应级别木料,只能依靠进口,贵到吓人。

因此,如果有选择,朱塬还是希望搭建铁吊,更坚固,还能把这些料子省下来。

毕竟用一点就少一点。

朱塬属于力所能及就会去做的实用环保主义者。

再说维修船坞,长方形泊位再往里,一直向岸上延伸出六十丈,可以容纳三艘千料海船。两侧也都是高耸的木架,通过滑轮系统将大船从泊位吊起,向内移动,置入提前搭起的底托。

朱塬带着一群营海司属官在这边呆了一下午,亲眼看着三艘千料大船被顺利地一一吊上岸。

效率其实很低。

每艘船从捆绑到落定,要大半个时辰,但,相比附近的五百料龙门吊系统,千料级别海船被吊上岸的视觉震撼性更强。于是,现场朱塬之外其他所有围观者都是张着嘴巴观看程,每当一艘船被成功放置,周围都会爆发出不由自主的欢呼。

三艘船部落定,已是夕阳西下。

朱塬与刘琏、姚封等一干营海司下属在船坞旁临时搭建的木屋里一阵讨论,确定了各种细节上的修改意见,出了木屋,就见一身常服的华高带着几位下属站在附近,面带惊叹地望着岸上三艘大船。

只是千料海船,待在水里还不显,上了岸,不说多宽多高,将近十八丈的长度,相当于后来的50米左右,想想五辆公交车首尾相连,会是甚么模样?

朱塬走过去,还没开口,华高已经赞道:“巧夺天工呵。”

朱塬袖手站在华高身旁,抬头观看,内心其实也很喜欢这种大型机械带来的重工气息,嘴上还是道:“最基本的滑轮传动系统,简直原始,距离巧夺天工差远了。其实我更想搭建铁架,缆绳也用钢索,可惜现在做不到。再过一些年,让你看看什么才叫真正的巧夺天工。”

“那俺等着,”华高笑着点头,从怀里掏出几页文书递过来:“主公对太仓之事的处置。”

朱塬一边接过文书,一边又问道:“杭州的粮船到了吗?”

“到了,俺一一看过,满满的粮食。你也忙一天,早些回去歇了,明儿再理会这个。”

朱塬嗯了声,内心稍稍盘算。

杭州粮船已到,等最后一批去往温州的装粮船队也返回,第一批20万石粮食就算集齐。

又进一步。

随后转向面前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