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大夫登上城楼,趁着双方停战的间隙,他朝城下的北兵喊话:“我是大杭朝御史大夫,是这里守军的最高官员,请转告华拖宰相,如果他可以保证入城后不伤害无辜百姓和放下武器的军人,我们可以停止抵抗。如果他不同意,那我们就继续抵抗到底。”说着,一挥手,一名弓箭手将一支响箭射到北兵阵前,上面有御史大夫的书信。城下的北兵立即将信送给华拖,此时的华拖正陷入比当初攻打扬州更甚的苦恼,大杭军民的抵抗丝毫不弱于扬州,他们知道一旦北兵破城,等待他们的就是一场屠杀。另外,阿术还在南门和西门猛攻,如果让阿术先打进城,那么他的功劳在北下皇帝和群臣眼里大打折扣。再者,此前皇帝还对他有过密令:临安作为千年古都、大杭的京城,将来还将作为北夏的都城,他必须保护好城池和百姓。所以接到大杭愿意投降的信后,他大喜过望,亲自赶到阵前和御史大夫对话,双方很快谈妥条件,御史大夫赶回皇宫向太后禀报。徐四一直守在宫殿门口,不曾离开半步,御史大夫说:“徐公公,老臣要见太会,请通报。”

“大人稍等。”徐四靠近大门,恭敬地禀告:“禀太后,御史大夫求见。”

殿内没有回音,徐四提高音量又通告两次,依然没有回应,门外的人都感不详,御史大夫示意徐四开门,待到大门打开,只见太后躺在皇帝身边,扭头深情地凝望着儿子,原本插在皇帝胸口的短剑此刻插在了太后身上,母子俩用同一把剑在同一天结束了生命,手牵着手,血融在一起。

御史大夫心头一阵阵地痛,没想到大杭朝会落到这步凄凉田地,他深深拜倒在地,重重地磕头,忍不住失声恸哭,在场的人都跟着哭起来,有的人是惋惜朝廷和皇帝,有的人是担忧自己的身家性命,有的人是悲痛,有的人是惶恐。见大家都眼巴巴看着自己,御史大夫很为难,路上想好的话总觉得说不出口。徐四明白他的难处,对他说:“大人,接下来怎么办,您就直接说吧!”

御史大夫接过话头缓缓说道:“奉太后懿旨,老臣已与北夏宰相华拖达成协议,华拖答应入城后不会伤害无辜。各位是去是留自行决定,好自为之。太后、皇上的后事待老臣与华拖商定后再来处理吧!”说罢,艰难地转过身,迈着沉重的步子往外走,身后的殿里立刻慌乱起来,纷纷往外跑,有些人还不忘顺手拿起一两样贵重物品塞进衣服里。

所有人都离去了,殿里死一般的寂静,徐四挣扎着起身,摇晃着走出门,没多久又回来了,手里多了条绳子。他将大门关起来,走到皇帝身边,轻声说道:“皇上,等等四儿。”一边说一边把皇帝的衣冠仔仔细细整理好,然后爬上桌子,将绳子抛上房梁,一头钻了进去。

御史大夫率领留守的文武官员出城投降,献上玉玺、户册,华拖率领北兵喜气洋洋地进城。不时有人从城头上跳下来,那是不愿意投降的官军用这种决绝的方式做最后的抗争。城里百姓纷纷关门闭户,战战兢兢地躲在家里,一些胆大的则从门缝里偷看街上耀武扬威的北兵。

雪后的路上一片泥泞,张岳一行人匆匆赶路。走过一座村庄时,大伙都放慢了脚步,只见村子破败不堪,虽然已近中午,却没有看到一户人家冒出炊烟,只有几个身着破衣烂衫的老人佝偻着身子在地里劳作,整个村子一片寂静,连一只鸡犬都看不到。看到他们这一群陌生人,老人只是抬头看了看,就继续低头干活。张岳原本打算带着大家到村里讨口热饭吃,见此情景,也没了心情,就继续赶路。转过一个弯,前面路上来了一位头戴斗笠的人,见着这一群人,赶紧往路边让。待张岳他们走过去了,那人却突然怯生生地问道:“敢问是张岳将军吗?”

张岳心里一惊,这里已经离临安不远了,没想到在这里却有人认出了自己,他没有下马,转过身问:“你是?”

那人高兴地喊起来:“真是张将军,我还以为认错了。将军还认得我么?”说着,摘下了头上的斗笠。

张岳定睛一看,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迟疑了低问:“你是萧将军的......”

“正是妾身!”那人原来是个女人,“真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将军。”

张岳更是惊讶,“夫人怎么会在这里?”

徐葭见张岳的神态如此,就轻声问:“这位是?”

张岳意识到只有自己见过眼前这人,于是连忙对大家伙介绍:“这位是萧,”他本想说萧将军,却发现不妥,于是改口道:“是萧刚的二夫人。”

这些人几天前才从萧刚府上浴血拼杀出来,对其背叛大杭、卖身投敌、围剿兄弟的行为恨得咬牙切齿,此刻见到他的二夫人,自然也是气愤难平,怒气冲冲地盯着她。孙大林更是骂起来:“萧刚这个人渣,害得我们死了那么多兄弟,他小老婆肯定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这人正是萧刚的小妾罗敏,但她先前对萧刚谋反一事一无所知,当晚她也一直在自己的院里,被抓后才从别人那里知晓自己身边发生的惊天逆变。所以当她面对众人的责骂,心头刚升起的一丝暖意,转瞬又掉进了冰窟窿。她不敢看大家的眼睛,低着小声地说道:“妾身虽然对事情不知情,但不管怎么说,妾身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