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瑜被绑缚至公孙轩面前。

姜瑜:“刚才那支队伍是哪里冒出来的?”

公孙轩笑了:“我一边命人日夜不停在阵前攻打,另一边,暗中派一支人马,挖地道到你们阵营的后方。”

姜瑜潸然泪下:“我输得心服口服,你杀了我吧。但是求你放过大华族。”

公孙轩笑了,给姜瑜松绑:“我怎会杀你,我很佩服你。你就像神明一般的人物,你教会人们农耕、治病、写字。你太了不起了。”

姜瑜:“那我的族人呢?”

公孙轩笑了,双手握住姜瑜的肩膀:“战争本非我意,只是族人一时气愤,不得已为之。如今,战争既然已经结束,大华族和大夏族就应该摒弃前嫌,和平相处。我建议,两族合并,你看如何?”

姜瑜思索片刻:“好。从今天开始,大华族和大夏族结为世代联盟。”

公孙轩笑了:“从此以后,我们就叫华夏族。”

镜头又一闪。

公孙轩成为华夏族的盟主,姜瑜则是副盟主。

将至年关,公孙轩与姜瑜正在殿前议事,一位老者前来报官。

公孙轩:“老人家,请问您有何事报官?”

老者:“我儿子已经两天不见踪影,求大人帮忙寻找。”

公孙轩:“你儿子是不是和朋友远游了?”

老者:“不可能啊,我儿子过几日就要结婚了。”

公孙轩:“你儿子是否外出打猎?”

老者:“我儿子在家务农,从不打猎。”

公孙轩:“你儿子是被人杀害了吗?”

老者:“我儿子力气很大,别人不太可能打得过他。”

公孙轩陷入沉思,一时难以决断,只得叫老者先回去。

姜瑜思量许久,忽然召唤随从:“来人,公布出去,我想挑选一些人作为侍卫,待遇从优。”

消息一公布,当即有许多人来竞聘,姜瑜命令挑选其中精壮之人。选好以后,姜瑜亲自考察众人。他看到一个人反穿棉袄,命他脱下,里面是血迹。

姜瑜大声斥问:“死者力气很大,凶手必是身强体壮之人。你衣服都是血迹,快说,你为什么杀人?”

那人惊惶:“我没有杀人,血迹是以前在战场上留下的。”

姜瑜:“战争是在春秋时节之间,哪里需要穿棉袄。还不从实招来。”

那人只得俯首认罪:“前几天,我俩因为钱财争执,我失手将他打死。大人,我是无心的啊。”

姜瑜:“尸体在哪?”

那人:“我一时害怕,抛尸在池塘里。”

姜瑜命人去打捞尸体,此案告破。公孙轩笑了:“姜盟主真是明察秋毫。”

消息传开,人人对姜瑜交口称赞。

镜头又一闪。

在华夏族东边,有个大黎族部落,首领名叫姜尤。

大黎族时常侵扰华夏族,华夏族多有死伤。公孙轩、姜瑜率领华夏族起兵反抗,怎奈大黎族勇武善战,华夏族屡战屡败,一路败退至佐卢。大黎族大兵压境。

公孙轩、姜瑜在大帐中连日商讨,也未想出对策。

一日,公孙轩召集诸将:“我军与大黎族连日厮杀,死伤惨重,敢问谁有退敌良策?”

诸将面面相觑,谁也想不出对策。

姜瑜长叹一声:“既然如此,不如退兵求和。”

公孙轩眉头一皱:“姜盟主何出此言?佐卢已是我华夏族腹地,正是奋起反抗之时,岂可轻言退兵。”

姜瑜讪笑:“打又打不过,那只能求和。不如向姜尤多进献一些珍宝,双方退兵。”

公孙轩阴沉着脸:“今日之会,是让大家出谋划策,驱逐外寇。姜盟主左一个求和,右一个退兵,可是要动摇军心?”

姜瑜瞟了公孙轩一眼:“我是心疼将士们,此时求和,将士们还能活着回去。”

公孙轩青筋暴起:“姜盟主,依你之见,我军必败无疑?”

姜瑜:“要是能打胜,你还会带着我们一路灰头土脸逃到这里?”

公孙轩厉声喝道:“姜瑜,你这是在质疑我吗?”

姜瑜怒道:“你有本事去找姜尤比划比划,冲我嚷嚷,算什么本事?”

公孙轩大吼:“来人,把姜瑜拖下去,重打五十大板,以示三军。再敢妄言退兵求和的,立斩不赦。”

几个大汉将姜瑜拖出去。姜瑜一边受刑,一边骂骂咧咧。将士们甚是意外,在一边指指点点,交头接耳。

晚上,公孙轩正在帐中苦恼,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

忽然,一侍卫在账外急报:“大王,不好了,姜盟主带着手下兵马,投敌去了!”

公孙轩大惊,冲出账外:“你说的可是真话?”

侍卫:“千真万确,看守军营大门的将士们都看到了。姜盟主带着一队人马,直奔大黎族大营而去。”

公孙轩暴怒,将长矛掷于地上:“姜瑜小儿,竟做了叛徒。传令下去,紧锁营门,严密巡视,再有擅自出营者,杀无赦。”

那边,姜瑜带队一路直奔大黎族大营,姜尤听到回报,将姜瑜请至大帐。

姜尤见姜瑜身上伤痕累累,衣服上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