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之外的京都城中。

朝堂之上,兵部郎中姜俊茂出列,对着大顺帝武顺恭恭敬敬地说道:“陛下,此次的边疆之战,已经进行二个月有余了,至今尚未分出胜负。看来黑狼部是有备而来的啊!臣奏请陛下派遣援兵,早日结束战争,免生祸患。”

兵部郎中,从五品上的品阶,要不是北方边疆发生了大的战事,他是没有资格上朝的。故而,获得上朝机会的姜俊茂,神采飞扬,在朝堂之上,常常踊跃发言,据理力争。

听到他的话之后,武顺动了动眼皮,心中想起了‘暗影卫’的报告:这个姜俊茂,最近和左相欧阳泰初走得很近啊!

他的这番话,是他自己的意思,还是左相欧阳泰初的意思?

是而,武顺直接对其开门见山地说道:“嗯,确实打了很久了。你觉得,朝中的诸位将军,谁可以领兵出战啊?”

试探,这是典型的试探!

武顺只想通过这个问题,来看看这个姜俊茂,到底属于那一派的?若他是世家一派,定然会推荐世家中人,若不是,则会推荐武顺中意之人。

姜俊茂听到武顺的话之后,态度依然非常恭敬地回答道:“属下觉得,并州大都护俞乐生,可担此重任!”

俞乐生,对武顺忠心耿耿之人。要不然,武顺怎能放任他去边疆统领数万兵马呢?

是而,武顺听到姜俊茂的话之后,满意的笑了笑。心中暗道:“这个姜俊茂,是个老实人!”

武顺对着众臣继续问道:“诸位对此,可有不同意见?”

五相之一的南宫凯歌,听到武顺的问话之后,出列道:“陛下,臣以为,俞乐生可为援军的大将,若作为主帅,则实为不妥!”

武顺看着南宫凯歌的双眼,略带怒意的问道:“有何不妥之处?你速速说来!”

南宫凯歌听后,不卑不亢地回答道:“首先,俞乐生将军现在所驻守的平雁关,也是北方的边境重关之一,不容有失!

再就是,二皇子殿下正在天横关主持战斗。若让俞乐生带领援军前往北方抗敌,他应该怎么办?是去天横关,还是兵出平雁关?若去了天横关,是听从二皇子的号令,还是不听从二皇子的号令啊?

若他听从了二皇子的号令,不就意味着将平雁关的防御重任也压到了二皇子的肩上了吗。任重而道远,我担心二皇子年轻,不堪重任啊!

若不听从二皇子的号令,则就是违背君令了。毕竟二皇子出征的时候,陛下曾说过,二皇子总管北方的一切战事。如此为难之下,俞乐生如何能实心实意的作战呢?

而且,并州大都护俞乐生和幽州大都护诸葛无敌的官职品阶一样,都在二皇子的手下做事,一个能独自领兵,一个不能独自领兵。不能独自领兵的那个,心中难免有些想法。故而......不利于此战啊。”

下面的南宫凯歌,依然在絮絮叨叨,龙椅上的武顺,却是内心通明:说这么多,不就是想铺垫铺垫,把你们的人推出来吗?连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说上了,一看就是精心准备之后的结果。

这事,我可要多想想,不能轻易地答应你们。

就在此时,北方的战报传来了——武煜城的‘亲笔信’。信中,武煜城说大顺军的士兵在天横关损失惨重,请求朝廷调派援军。

武顺知道武煜城的性子,若不是军情到了万分紧急的情况,武煜城是不会在战报中请求朝廷调派援军的。

这黑狼部的支正真朵,是个强敌啊!

现在这时候,重新物色人选已经来不及了。是而,只能选用南宫凯歌他们的人选了。

于是乎,武顺直接对着南宫凯歌问道:“你觉得谁任主帅比较好?能解决你说的这些麻烦。”

南宫凯歌当即气宇轩昂的大声回道:“臣推荐太子殿下。”

武顺听后,面带不悦之色,说道:“德曜?他能行吗?上一次,他在平雁关,可是寸功未建的啊!”

武德曜听到武顺的话之后,立即出列。一本正经的说道:“儿臣请求出战!”

在武顺还未问其原因时,武德曜便开始解释道:“儿臣身为太子,在外敌入侵之时,应以身作则,站在边疆重镇之上,为天下百姓建第一道城墙。儿臣身为太子,也应为父分忧,驱除外敌,保我中原大好河山。故而,儿臣请求出战!并可在众臣面前,立下‘军令状’,三个月之内,儿臣定然率军击败黑狼部的大军,若不能,提头来见!”

龙椅上的武顺,说是这天下间最聪明的人之一,也不足为过。怎么会看不出武德曜和世家大族之间的‘一唱一和’呢?

可惜,看到武德曜的样子,听到他的‘慷慨陈词’,武顺的内心是说不出的难过:唉!自己的太子啊,还是和世家大族走到一起了。

但现在,外敌当前,大义为先。是而,武顺对着武德曜一脸关切的说道:“德曜,话可不能乱说啊。军中无戏言!你立了‘军令状’,谁都救不了你啊!”

武德曜抬起头,对着武顺自信满满的说道:“父皇,儿臣心意已定!三个月之内,不破黑狼部,以死谢罪!”

南宫凯歌也‘及时’地站了出来,对着武顺说道:“陛下,请相信太子殿下的才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