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凯旋走了。

凤云逸某个清晨操练的时候便得知他自请去了先锋营,他先是一愣,接着心中便泛起一丝麻木的欢喜。

随着向凯旋这一走,好像他的人生突然扫清阴霾了似的,很多好运接踵而至。

齐楚八十七年秋,厉家军在临郢关大败鞑子军,并且乘胜追击,将鞑子军打的缩回草原,虽然还没写降书,但大家都知道,鞑子军负隅顽抗不了多久了。

得知这个捷报凤云逸很开心,因为再有几个月便是年关,年关已一过,三月便是天下学子翘首以盼的日子——会试。

十年寒窗苦读,谁不想为自己博个功名和好前程。

凤云逸虽然出身武将世家,但他骨子里厌恶这样打打杀杀的生活,“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文人墨客,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和诡谲的谋略,也能击退敌军。

比之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凤云逸显然更热衷于用头脑制敌。

战争已然告一段落,凤云逸本来就不是正规军,是因为战事吃紧被急召来的,如今鞑子军大势已去,他这个非正规在军中的生活自然也比之前来得更加闲散,终于有了温书的时间。

如此又过了一个多月,鞑子军还是未写降书,但是凤云逸的心思已然不在这上面了,三月去京都参加会试,考生们往往会提前三月便到达,在这段时间里,诗会茶会难免少不了,而诗会茶会,也是学子们表现自己,以求得那些大人物青睐的机会。

凤云逸之所以如此执着于科举,其中固然有求知求学的缘故,但还有便是一个十分现实的想法——他要靠自己走出一条路来,他要摆脱凤家和凤云清给他的阴霾。

可是只靠科举凤云逸又觉得不保险,这件事于他而言太过重要,容不得一点差错,所以他便想到了诗会茶会上去。

但他也知道自己的性子,胸藏锦绣但不喜与人交流,说不出来,再多锦绣也没用。

于是他开始频繁的找告假凤云清,去参加茶会诗会,不仅临郢关的,附近但凡有些名头的人举办的他都去,奔波,但很幸福的日子。

不知不觉便要逼近年关,这一日凤云逸正在收拾包袱,突然听见有人喊发现敌情。

这样的喊声这些日子凤云逸听了不少,但大多都是鞑子军胡搅蛮缠一般的偷袭,人数不多,厉家军一去他们就跑。

他看不明白鞑子军在想什么,明明败局已定,为何非要如此纠缠不休,难不成因为这点小打小闹便能扭转现在的局面不成?直接干脆了当一些写了降书,不就完了吗?

凤云逸对此很有些无语,但无语有敌情该去还是得去。

发现敌情的是凤云清手下一名什长,这阵子鞑子军在边关活动频繁,厉家军也相对应的在各处加紧了巡逻,今日这一小队人马巡逻到栖梧山之时,发现一群鞑子军在栖梧山鬼鬼祟祟的不知道干什么。

栖梧山,就是之前曾困住向凯旋的那座山。

这名什长发现敌军也并未慌张,明显的敌众我寡,他所能作的就是尽量多的勘探敌人的情况,然后报给自己的上属。

鞑子军奇怪的偷袭活动往往只会出动几十个人,而且是骑兵,但这一次在苍梧山附近竟然有三百人之众,凤云清此时尚是百夫长,手底下兵卒远远低于鞑子军,也不敢贸然

前往。

于是她毫不犹豫地将此事上报给她的上属,集结了七百人之后,方才出发。

凤云逸自然也在其中,且没走多久他便发现向凯旋也面色沉郁的骑马走在前头,向凯旋曾在苍梧山吃过一次亏,依照他那个性子,如今想要找补回来凤云逸一点也不觉得稀奇,也就没太在意。

一队人马慢慢逼近苍梧山,等能远远望见山头的时候,队伍的行进速度便逐渐慢了下来,约莫再走了半个时辰,大部队停止前进。

向凯旋所在的前锋营的人率先进去探路,很快他们便转反回来,带回来一个消息——鞑子军之所以在苍梧山,似乎是在找什么东西。

大家觉得有些莫名,不过这并不影响要让这群人有来无回的作战计划。

几位上属稍作商量之后,七百人兵分四路,分别从左路、中路、右路对山上的鞑子军开始包抄,另外一队人走侧翼上山,和其他三队人马进行配合,以防鞑子军情急之下逃到山上去,苍梧山山高林深,里面地形十分复杂,一旦他们逃了进去,那要再找可就难了。

好巧不巧,凤云逸又和向凯旋分到了一组。

但这个时候的凤云逸并未觉得其中有什么不寻常,他们有人数上的优势,比对方多了两倍还有余,而且为了照顾他们这队非正规军,交给他们的任务相对来说也轻松一些,所以大家的心情整体来说都十分轻松。

后来很多辗辗难眠的夜晚他再想起这一天,无数次悔恨当时的自己为什么丝毫警觉心都没有,为什么没有把人心想的险恶一点,再险恶一点!

但无论他多么悔恨,都无法改变过去哪怕一分一毫。

根据先锋营探查来的消息,鞑子军三百人在左路的兵力是最为分散的,只有五十几人。

他们这队人一共有一百人,任务是先埋伏起来,悄悄将对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