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氛围,有鞭炮,有热气腾腾的火锅,有新衣服,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如亲人一般的“战友”,有和自己心贴心的群众。

所以过年不在于在哪过,在哪都是过,要看那个氛围对还是不对。

而现在很显然,刘飞扬就觉得在大东堰过年的这个分为很对。

大年三十,刘飞扬一直等到晚上十二点才回去。

这一天,上午就来到了张奶奶家,帮助张奶奶扫雪,做饭,下午刘飞扬就和张奶奶讲了兜底保障的集中供养政策。

出乎刘飞扬的意料之外,张奶奶对于这种好政策,首先的第一反应竟然是怀疑这种政策的真实性。

“俺们家两儿子,真的可以让政府管??”张奶奶一脸不可置信的问着刘飞扬。

“真的,兜底保障,集中供养。”刘飞扬点头。

“真的不要钱??”张奶奶接着问。

“不仅不要钱,而且还会发放一部分零花钱。”刘飞扬解释着:“到时候你也可以一起住过去,还能照看着他们俩。”

“真有这么好的政策?”张奶奶还是不太相信的问着刘飞扬。

其实老奶奶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却一点都不糊涂,要是旁人跟老奶奶说这件事,老奶奶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的。

但是偏偏这件事,是刘飞扬说的,对于这个大孙子说的话,老奶奶还是相信的,但是老奶奶心里还有点犯嘀咕,真有这么好的政策吗?

刘飞扬再三解释说明是有的,老奶奶还是将信将疑。

不过,说一千道一万,最终还是要落实了才行,等到明年上半年,幸福大院建设好了,张奶奶一家都住进去,到时候,张奶奶的心里就再也不会犯嘀咕了。

晚饭依旧是和张奶奶一家吃的,而且,一直等到除夕夜的十二点,带着张奶奶那两个大自己二十多岁,应该叫叔叔辈,但是心志还只有三岁小孩的儿子放完鞭炮,这算是熬过了年,刘飞扬才离开。

大年初一。

刘飞扬又起了个大早,一大早起来,也是这里的传统,都是一个中国,其实大家的习俗差不太多,这里偏北,大年初一的时候,家家户户有串门拜年的习惯。

所以刘飞扬一大早就先去了刘大华家,和刘大华唠了一会儿之后,这才转身去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吴大强家。

然后是张永富家,然后是老王家,还有村干部梁宽家,几个老党员家里,刘飞扬一一走到,可谓是贯彻了将一碗水端平的端水大师。

接下来的几天里,天是逐渐放晴了,雪也逐渐化了,但是依旧很冷,刘飞扬除了享受了一个难得的假期之外,也在抽空的学习扶贫政策。

上面下的有政策,可是有再好的政策,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基层的干部将政策落实到位。

这也是和国家“中央领导——省负总则,市、县、乡村抓落实”体制机制一脉相承。

作为最为基层的一级,要想和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就要将中央的精神传达贯彻落实到位。

刘飞扬在仔仔细细的研究政策,同样在思索着,如何根据那二百多户贫困群众的实际情况,来将这些政策完落实下去,而且还要落到实处。

这么学习着,日子倒也过的很快,很快,春节的七天假期,就算是过完了。

春节后的第一天,刘飞扬就被叫到了镇里。

镇里组织了他们这些“三支一扶”的大学生计划团的成员在一起开展座谈会,交流心得。

时间真是一晃而过,到了今天,他们已经是来到大东堰有半年的时间了,除了刘飞扬,其他的大学生都是被分到了他们之前报名的岗位上了。

在那些岗位上,这些同学们也似乎有些不太高兴。

和他们聚在一起,这些其他的同学们彼此之间都很熟悉,因为他们平素里都有联系,毕竟都在镇上,闲暇时间或者周末的时候,彼此之间约在一起吃个饭,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最开始的时候,这些同学们还会叫上刘飞扬,但是刘飞扬刚到大东堰,没有交通工具,而且村里也的确很忙,就没有能够来。

一来二去的,大家也都心照不宣,有什么聚会也不会再叫上刘飞扬了,半年过去了,大家对于刘飞扬也都慢慢的开始变得疏远了。

现在,大家完是将刘飞扬排除在外,默认刘飞扬和他们已经不是一个圈子里的了。

所以刘飞扬进来,除了打个招呼,他们十几个人就又开始自己聊自己的了。

因为实在没有什么共同话题,刘飞扬在旁边听着,只听那些同学要么是在抱怨平湾太穷了,要么就是在抱怨自

(本章未完,请翻页)

己所在的小学和卫生院太差。

还有的同学在为自己的未来打算,彼此交流着,什么时候能够离开,依靠着这三支一扶的经历,可以报考公务员,事业编制,从而可以进入到体制内。

刘飞扬则是自己在写着自己干工作的一些心得,体会。

很快,镇长李哲就是来了。

这一次,易田书记并不在镇里,去县里开会了,所以这一次让李哲负责主持这一次的心得交流会。

每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