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皇后把女学和济慈堂的账本送来了,以及女学的考察周记,上头记录了各个班级上回的考试成绩和日常秩序,太后能看到各个班级的大致情况。

&ep;&ep;太后大致翻阅了一下,也没多问,说她得空再看,先和儿媳孙女聊聊天,太后说让厨下做了黄花鱼,云姝待会儿能多吃些。

&ep;&ep;云姝小心翼翼地看了眼母后,见母后没有表态,她便乖巧说谢谢祖母。

&ep;&ep;太后口味重,上阳宫的饭菜向来是大鱼大肉香辣油腻,当然清鲜滋味的也有,太后照顾全家人的口味,皇后就饮食清淡,桌上总有两道菜是她能吃的。云姝小孩子家饮食也清淡,以前多是吃羹汤泡饭,这一回跟着祖父母去庄子上,日日吃香的喝辣的,她的口味也重了起来,那黄花鱼汤里加了各色佐料,她还吃着挺香。

&ep;&ep;皇帝也很喜欢吃这道菜,他每回来上阳宫吃晚饭都要感慨,“御膳房还比不得爹娘小厨房里的手艺呢,爹娘这儿的饭菜总是分外香。”

&ep;&ep;太后道:“你想吃就常来。”

&ep;&ep;“只要爹娘在宫里的日子,我哪日不来?只是您和爹少有在宫里的时候,你们一走,就算这上阳宫的小厨房还开着,也没那味道了。”

&ep;&ep;皇后道:“陛下这喜欢的是家里的味道,可不是上阳宫小厨房的味道。”

&ep;&ep;可他只把上阳宫的父母视作家人,却没把她视作家人,坤宁宫的小厨房就没有家的味道吗?

&ep;&ep;皇后在席上说了件事儿:“马上便是中秋佳节,往年宫里都是照常的宫宴,今年父皇母后也在,可有新奇点子?”

&ep;&ep;太后道:“宫宴的事情你来办就是,不过京里的灯会我有几年没看过了,不如今年中秋的灯会咱们阖家出游如何?不要带仪驾了,微服吧。”

&ep;&ep;皇帝说好:“朕也许多年没出宫看过灯会了,十五那日办宫宴,十六那日出游么?只是京中各家十五那日都进宫参加宫宴,十六那日可不家家都上街,人挤人的,咱们不带仪驾,可得安排好护卫保驾护航。”

&ep;&ep;萧艺道:“安排护卫的事情交给我吧,我在燕城训练了一批亲卫,也不能总闲置着,你若不放心也可安排些暗卫混在人群里时刻盯着咱们。”

&ep;&ep;“爹娘办事我放心,皇后就安排好你和云姝的宫人随行就是,不要带太多,人手在精不在多,旭儿可以料理自己吧?”

&ep;&ep;太子点头,他这几年也会出宫,或是去外祖家做客,或是和伴读们相约狩猎,有几个人是专门带着外出的。

&ep;&ep;云姝开心不已,喜得多吃了几口饭,她也可以出宫去看灯会啦。

&ep;&ep;皇后心里想着,皇帝没提那几个庶出的,应该是不带了,也不应该带,太后说的一家人,什么时候包括了那几个庶出的。

&ep;&ep;皇后便开始忙起中秋宫宴的事情,以及她们的出行事宜,皇帝说不能带太多宫人,她便只带了四个宫人,一个最顶事的明溪,让她盯着云姝,以及两个大宫女负责照顾她们,还一个小太监清风,也是懂几下拳脚功夫的,还是跟紧了云姝。灯会上拍花子多,太后小时候就在灯会上被拐了,从小家中长辈就用这个例子来吓唬孩子,在街上千万不能撒开大人的手。

&ep;&ep;太后仔细查阅了济慈堂和女学的账本档案,有些不明白的见皇后在忙,便传了寿王妃进宫来问,她们姐俩也该聚聚。

&ep;&ep;寿王妃带了她的小孙女婠婠来,是小儿子庆仪的长女,比云姝还小几个月,太后是头回见她,给了串翡翠挂珠当见面礼,让人叫大公主来带着妹妹玩耍。

&ep;&ep;太后感慨:“日子过得真快,庆仪的女儿都这么大了,记得你以前总跟我抱怨,说庆仪像女孩儿性子绵软,担心他日后娶不到媳妇儿,如今可圆满了吧。”

&ep;&ep;萧庆仪不仅娶到了媳妇儿,还娶到了个顶漂亮的媳妇儿,是翰林院大学士之女,清贵名媛,模样性情才学都好,萧庆仪也不像他的两个哥哥好武,他是个读书人,为了参加科举,萧蒙把他分出去了,他不承爵,便只是个旁支宗室,可以参加科举,前几年中了进士,避嫌不能留在京中,外放去了扬州,把女儿留在了京中托父母照料,便是这个小姑娘。

&ep;&ep;寿王妃欣慰道:“老三媳妇在任上又给婠婠生了个弟弟,还没满周岁呢,我也不得空去看看他们,还是亲家母心疼女儿,亲自赶去了扬州陪产,我真是又感激又愧疚。”

&ep;&ep;寿王妃没有女儿,对几个儿媳都挺好的,寿王府都是嫡出子女,关系也还和睦,倒比宫里这一大家子强多了。

&ep;&ep;太后羡慕她儿孙绕膝,“我要是有你这样的福气,也不至于常年在外奔走,这宫里呆着人不舒服,你知道我最不耐烦那些勾心斗角,在外头的时候想回来,回来呆不了几天又想走。”

&ep;&ep;寿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