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又得父母之命,许给了京城另一大戏班福庆班的青衣名角儿陈紫云。

前朝时候,伶人属于“下九流”,隶属贱籍。谁家若是出了个唱戏的,那简直是家门不幸、奇耻大辱,死了都不准入祖坟。

到了晋朝时候,世宗皇帝觉得这贱籍的规定忒不通人情,雷厉风行大刀阔斧地主导了革/新,下令废了这一条儿前朝弊政,编那些“贱民”入了良籍。

世宗皇帝这一举措无疑是前无古人的英明,更是给了这些伶人一个公平的出身。

不过,这一政令颁布到如今也不过刚历了几朝,老一辈儿人脑瓜子里那点儿根深蒂固又食古不化的歧视却没有完消除,对待戏子的态度,还是像从前那样,自觉高人一等,不是条件差的讨不到婆娘的汉子,基本都不愿意娶戏子家的姑娘。

不过,易、陈两家都讨的是梨园行的营生,都是从这门第里出来的,谁也不会低看了谁,实在算得门户相对,两个年轻人又兼男才女貌,彼此都很满意,可算一门好姻缘,陈家已经过了三书六礼,只等易家姑娘明年过门儿。

易家姑娘是个懂事儿的丫头,从六七岁起就随班主易刚在戏园子里照看,端茶倒水做些洒扫工作,倒也无妨。

近几年,姑娘大了,样貌身材出落的玲珑,易刚作为父亲,生怕女儿在这里无辜招惹上是非,因此渐渐不太让她来做这些琐事,常把她放在后台,吩咐两个小子去戏楼里收拾。

这安排倒是奏效,戏楼照常迎客,戏班子照常开戏,一连几年,都相安无事。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没想到,易班主在闺女的事情上就这么千小心万小心,眼见就能看见闺女出嫁,却在这当口,竟然还是出了事儿!

几个月前一个晚上,戏台子上正开着一出儿《打面缸》,这是出儿插科打诨的戏,唱得热闹。

园子里宾客满堂,笑声此起彼伏,照看前面的两个小子却不知道吃错了什么,都正在跑肚儿。

易姑娘无奈,只得自己出去替他们给客人添水。

这一去,就出了事儿。

看戏的一个客人瞧上了易姑娘容貌,一声吩咐,趁姑娘毫无防备,竟就把这姑娘绑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