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应泉离开詹家前,将那块吼六的桃木山牌交给詹余庆,叮嘱:走货时再遇山匪,出示山牌,挺管用!

再就是带詹二连一起回山镇,张家匠铺里缺能写会算的读书人。虽说他这两天的大烟瘾小多了,那是因为吸食的时间不长,可以控制,不敢说已彻底根除,一不留神再吸上大烟,麻烦就大了,终身难戒。山镇无大烟,还有个洋医生约翰在,对戒烟好处多多。

詹掌柜心里明镜,心存感激,他这是在为詹家着想呀!

“那就……不言谢!”

离开山镇没几日,变化不小,铺里的事务井井有条,毕竟多了一个有文化会持家的媳妇。

洋灰还是制成了,张恒山终于找到自信,在大清是不是开创先河不知道,起码手中又多了一个核心产品。

有了它,所谓的安得广厦千万间,不是梦想。

宝泉局的事情,很快就处理完了,什么‘当五十’?不该自己操心!至于那个九品司匠的衔算什么?不入流的微末小吏,根本看不上,山镇人也没几人知道这事,丢不起那人!所谓‘宁当鸡头不做牛尾’,更何况就是牛尾巴后头,最最末端的一根小杂毛而已。

张应泉重点考虑造枪的事。

长毛也可能明年就打到金陵,在他后世教课书中,太平军起事后仅两三年就定都南京,一场浩劫离浙江越来越近,其它的事情可放一放,这枪是强者的武器,不能没有,先造出来,抓在手中才有底气,有位哲人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诚不我欺也!

目前朝廷火器营配备的枪惨不忍睹,还停留在火绳枪、抬枪阶段,差了整整两代,在大清土地上耀武扬威的洋人,装备也不怎样,普遍使用前装式燧发枪,也就是能降住长矛大刀和火绳枪。

从约翰的口中得知,现下西洋的主流装备就是前装式燧发枪,也有新型的前装式火帽击发枪,技术上并没有形成代差。后膛式定装枪还在研制中,线膛枪没有听说过,后世记忆中那是在清朝末年,洋务时期才出现的技术。

要造枪,一步到位,不可能,但不能落后世界潮流,必须发挥目前自己所能掌握的技术条件。

首先确定是滑膛枪,水力驱动的土制机床拉不出膛线,即使用失蜡法铸出膛线,打磨也是个大问题,造一两支也许可以,批量造,在拉床没有捣鼓出来前,休想!

其次考虑后膛定装枪,这是趋势,前膛枪与后膛之别,好比跨时代的火枪革命。虽说技术难度大,但不是什么迈不过去的砍,张应泉有后世的定理基础,起点高,毫不犹豫。

采用西洋最新的火帽击发技术。

后世的那位小哥,只在军训时摸过自动步枪这类枪支,从没研究过前辈们使用的枪支,这是在凭空设计啊!好在原理相通,自己有机械加工专业知识,人说‘隔行如隔山’,也有人说‘隔行不隔理’,凡事都经不起琢磨。

先用木头放样,确定各部零件尺寸,模拟机械动作,以及测定前后膛‘套合’的精度,还有就是枪栓的开合锁定配合度等。整支枪分:固定式前膛〈枪管〉,可分离滑动式后膛,滑轨,栓锁,扳机,击发机等。

最麻烦的就是击发装置了,若没有汞材料就得另寻方法了。

还好,约翰是化学专家,对此也有兴趣,他不主张用汞,一是汞有毒,其化学性能极不稳,易走火,还有就是,这里也确实搞不到汞材料。

他配制了一种新火药,原来是为火柴准备的技术,也就是不用红磷皮,随处一擦就能着火的火柴。这种火药稳定度相对好,强冲击也能爆燃,强冲击不是问题,加强钢簧力道就可,但振动会影响射击精度,不过这已是目前条件所允许的最佳方案了。

当然,大部分零组件,还是用最成熟与最拿手技艺-失蜡法铸造完成,这样制出来的零件,尺寸精度有保证,可以互换,在打磨、渗炭、淬火、烤蓝,套工艺完成后,组装!

加木枪托,配枪刺〈枪头部可装单刃刺刀〉。

这没完,还有一难题横在面前,那就是定装子弹。

若参照后世的子弹,没有成套的机器设备,想要批量生产,做梦都办不到。

有一个替代方案:先精心地制一批钢或铜弹壳,由于制不成像后世那样的大肚子外形,制成一般粗并加长也当可行,无非是将后膛设计也相应加长,以保证装药量。

圆头后小喇叭状弹头。子弹发射时,喇叭在后,起密闭气体作用。子弹飞行时,重力在前,喇叭起后坠稳定作用。此设计,参照后世气子弹的原理。弹头沾石蜡液,塞进装好火药的弹壳,露半个头,将火帽塞进底眼,就是一颗完整的子弹。

但这种子弹只能少量制造,成本太高不说,由于要求精度高,劳作量也大,靠手工批量生产根本不现实,只能每枪少配几发子弹,另备好火药,弹头、火帽,射击完后回收利用弹壳,自己装药、装弹头、装火帽。其实装药并不难,前膛枪不就是自己装药?一样的过程,只不过是一个临时装药,一个预先装好而已,这种设计,以及反复使用的思路,让约翰也大吃一惊,直赞:东方人太聪明!

试枪时伙计们都在,最激动地是约翰,面对杀人武器,他仿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