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苏运昌看得出来,庄顺兰这次是认真的,而且妻子说得有道理,女儿都外嫁,他家房子勉强挤挤可以够住,但招女婿就不一样了,以后还有孙子孙女,在农村没房不行。

&ep;&ep;他大哥那么穷,都还想办法在旁边加盖了三间瓦房呢。

&ep;&ep;庄顺兰又道:“猪圈还有一头猪,过年的时候卖掉,明年再养两头,也不用还生产队的债了,多少能存一点。”

&ep;&ep;苏月禾这边也能卖山药存点钱,但她不确定自己能攒多少,最重要的是,建房这事得让她爸负起责任来,她道:“爸,你不能让我妈一个人累的。”

&ep;&ep;女儿这句话,刺了苏运昌一下,在女儿心里,可能他确实不是一个尽责的父亲。

&ep;&ep;他放下碗筷,问:“什么时候开始建?”

&ep;&ep;庄顺兰:“得看苏禾什么时候结婚,如果今年能订下来,明年结婚,那明年初就得把房子建好。等晚稻收割完,怎么着也要开始建了。没钱可以借。”

&ep;&ep;苏运昌知道妻子说的是农历,他答应了:“我去想想办法。”

&ep;&ep;“还有宅基地,我们自己去挖,你跟老爷子说一声。”

&ep;&ep;*

&ep;&ep;因为老二家的菜多,苏老爷子是在他们家吃的中秋晚饭。

&ep;&ep;吃了饭,洗完澡,苏运昌去找老爷子聊天,父子俩聊到很晚。

&ep;&ep;等苏运昌从老爷子的房间出来,外面赏月的人都散了,他进了房间,幺妹儿已经在另外一张竹床上睡着。

&ep;&ep;晚上有点凉意,给衣服打完补丁的庄顺兰把一床薄被盖在女儿身上,她问男人:“怎么了?脸色那么难看。”

&ep;&ep;苏运昌在旁边木椅子上坐下:“老爷子不同意我们在小排岭建房。”

&ep;&ep;庄顺兰手上的动作一顿:“他为什么不同意?”

&ep;&ep;“他说兄弟三个要建就建一块儿,他让我们跟大哥一样,往东侧加盖三间瓦房。”

&ep;&ep;“这里一家挨着一家的,今天大哥大嫂吵架,明天郝爱娣两口子打架,再后天隔壁赵六福媳妇又闹,每天鸡飞狗跳,我实在住烦了。你是躲得远远的,你清静!你有本事,你就把我们娘五个都搞到县城去吃国家粮,不要丢我一个人在这里死撑。”

&ep;&ep;庄顺兰讲规矩,但嘴巴也伶俐,苏运昌向来说不过妻子,他只能道:“老爷子不同意,那现在怎么办?”

&ep;&ep;“我看他不是不同意我们在小排岭建房,他是另有算计。”

&ep;&ep;苏运昌也不傻,他叹了一声:“爸说了。”

&ep;&ep;“说什么了?”

&ep;&ep;“当初我能出去吃国家粮,也是家里出钱走的关系,他说等我退下来,让柏松去顶我的班。”

&ep;&ep;果然如她所料,庄顺兰气得直咬牙:“当初你们兄弟三个,也只有你能去吃这口饭。大哥三弟有这能耐吗?几十年前的事拿出来说,还好意思。你怎么回他?”

&ep;&ep;“我能怎么回?我只能跟他打太极。”

&ep;&ep;庄顺兰压着声音道:“你就不能直接拒绝?你有四个女儿可以顶班,怎么轮也轮不到苏柏松吧?每次谈到这个事,你都不会直接拒绝。你如果一早拒绝,不给他们希望,就不会窜稀似的,稀稀拉拉,永远拉不干净。以后我们跟你三弟一家,迟早闹翻,这都是你拖泥带水造成的。”

&ep;&ep;每次庄顺兰说他,苏运昌都不说话,他实在不会处理这些复杂的人际关系,所以每次回来,即使还有假期,他也在家住不了两天。

&ep;&ep;眼看指望不上丈夫,庄顺兰道:“你还有好几年才退休呢,我把话撂在这里,无论哪个女儿顶班,都轮不到苏柏松。要不然,我把你们整个苏家掀了,大家都别想好过。”

&ep;&ep;“我怎么可能让苏柏松顶班呢。”苏运昌终于说了句男人该说的话。

&ep;&ep;“那行,我们不管了。我就豁出去,不让我建,我偏要建,看谁敢来拦我。”庄顺兰把煤油灯调亮后,起身去收拾衣服,全家都已经洗完澡了,就她还没洗。

&ep;&ep;*

&ep;&ep;第二天一早,苏运昌就回县城去了。

&ep;&ep;苏月禾送老爸去公社坐车,顺便把手上的山货清一清。

&ep;&ep;她去的早,供销社还没开门,她把背篓里的松树菌摆在集市上卖,新鲜松树菌只卖3毛一斤,一早上卖完,一大筐也就卖了2块3毛钱。

&ep;&ep;之后,苏月禾把存了半个月的何首乌、当归和石斛卖给供销社,何首乌不值钱,当归和石斛价值高点,三个加起来,一布袋才换了8块2毛。

&ep;&ep;她还把山参和黑枸杞拿出来问售货员,问他们怎么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