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为了这事儿吕静就已经和乔国说过了,让他好好教孩子,别把孩子给教偏了。

&ep;&ep;现在看,不知道王梅之前的毛病改没改,现在肯定是多了打孩子的坏毛病。

&ep;&ep;见吕静下了楼,乔章心里叹气,儿女都是债,他们家孩子们都算省心的了,也还是各有各的事儿。

&ep;&ep;大儿子呢,是儿媳妇眼皮子浅,总是教孙子孙女一些歪理。

&ep;&ep;二儿子呢,是亲家公能折腾。

&ep;&ep;三儿子呢,去当兵,当兵今年都第十年了,过了年也二十七了,还是光棍一个。

&ep;&ep;数来数去,最省心的反而是大闺女。

&ep;&ep;看着吃饭的小闺女,外孙,孙子孙女,刚才还哭的乔向红,已经又开始埋头吃饭了,吃的还喷香,就是脸上红了一片,估计等会儿就肿起来了。

&ep;&ep;乔向红吃的香,让乔娇娇魏江魏海也跟着胃口大好,大口大口的吃着饭,嚼着肉。

&ep;&ep;只有乔向阳,心事重重的,也不动筷子。

&ep;&ep;乔章起身,打算先拿冷水湿了毛巾,给乔向红敷脸。

&ep;&ep;再和乔向阳谈一谈,向阳这个孩子怎么说呢,虽然还小,也已经可以看出来他性子其实是有些软的,说的好听点儿,是人老实,脾气好,说的不好听点儿,就是没有自己的主见。

&ep;&ep;这样的孩子有个什么毛病呢,那就是今儿你说天是蓝的,他就觉得天是蓝的,明儿换个人和他说,天是绿的,他就觉得天是绿的,再来个人说天是红的,他又觉得天是红的了。

&ep;&ep;他自己是不会去判断,甚至都不去想,为什么同一件事三个人说的都不一样。

&ep;&ep;要是三个人都站他跟前,问他天是什么颜色的,他会看这三个人里哪个和他最亲,然后选择对方的说法。

&ep;&ep;这样的孩子,说白了就是耳根子软,年纪小的时候听爹妈的话,结婚成家了又听老婆的话。

&ep;&ep;也不是说这样的性格不好,可爹妈如果往偏了教,孩子不就被教坏了。

&ep;&ep;以前乔章就发现乔向阳这毛病了,每回来市里,一些王梅教的不对的地方,比如在向红的事情上,他和妹妹是一样的,有什么吃的喝的玩的,都是要和妹妹平分的,不能一个人独占。

&ep;&ep;和他好好说了,当下他是听的,也改正了,可转头回去,王梅再一教,乔向阳就又犯了,甚至还觉得爷爷奶奶说他和妹妹是一样的,这就是不亲他。

&ep;&ep;就像王梅,细说起来,几个结婚成家的孩子里,他们补贴的最多的就是老大一家,老二老三老四不仅不要他们贴补,还常常给他们买些东西。

&ep;&ep;可在王梅看来,他们两口子没有把家里钱,所有的票给了他们家,那就是偏心。

&ep;&ep;要说偏心,现在也是更偏心他们家,觉得他们夫妻日子过得不容易,不像老二老三夫妻两个都是工人,挣的工资不少,不像老四当兵,这么多年津贴攒着都是好大一笔了。

&ep;&ep;可就是这样,人家还是觉得他们做的不够。

&ep;&ep;乔章也知道人心不足,就像吕静说的,其实他们夫妻压根儿没指望说要哪个儿女给他们养老。

&ep;&ep;他这个级别,退休了要是身体好,就夫妻两个互相照应,要是身体不好,进国家的疗养院,那里的医生护士都是顶好的,环境也好,哪里用的着儿女。

&ep;&ep;现在他们夫妻啊,能做的就是好好把最小的闺女养大,至于前头大的几个,对他们说的上一句无愧于心了。

&ep;&ep;作者有话要说:&ep;&ep;大嫂这是个比较重要的剧情,不过这个情节结束,以后就没啥戏份了

&ep;&ep;第26章

&ep;&ep;虽然王梅确实常在家里提,但乔国是真没想过要问爸妈要钱。

&ep;&ep;他们兄弟结婚后都是搬出去住的,虽没有明说,实际上和公社大队里分家没有区别。

&ep;&ep;在娇娇出生后,爸妈其实就和他们四个当哥哥姐姐的谈过了,娇娇生的太晚了,将来爸妈走的时候肯定是要留钱给她的,不然放心不下。

&ep;&ep;剩下的钱,就是爸妈的养老钱,他们将来老了没了,养老钱没花完,就给孙子孙女们分一分,他们这些儿女,趁早就别惦记。

&ep;&ep;对爸妈的家产,乔国也没有惦记过,可王梅怎么说都说不通,她从小见的很多人家都是把家产留给大儿子,其他的儿子分出去过,女儿更是换点聘礼,能把聘礼的一半当成嫁妆给闺女陪嫁出去的,都能算得上是疼女儿的人家了。

&ep;&ep;乔国只想着这是王梅思想落后,王梅这种思想的人很多,慢慢纠正就行,可她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

&ep;&ep;大过年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