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大伯毕竟是识得几个字的,最要脸面。我们兄妹四个刚刚没了爹娘,身为长辈,脸都不露一个,怎么说的过去?即使他真敢上门来,我也不怕他!倒是要问个明白,他是不是我们的大伯,我们是不是他的侄子侄女?”唐可可不由冷哼道。

&ep;&ep;唐巧巧看到唐可可满脸的愤慨,嘴巴张了张,最后只能闭上。

&ep;&ep;唐巧巧承认,可可说的是对的。自小爹娘就教她要对长辈孝顺,可结果呢?

&ep;&ep;也许……

&ep;&ep;可可说的对,被大伯母一家欺负,就是她们太老实,不懂反抗。只要自己变强了,就没有人敢来欺负他们了。

&ep;&ep;如唐可可所言,唐大富一直没有上门来,就连王翠花和唐家耀也没有露个脸。

&ep;&ep;唐巧巧暗中松了口气。

&ep;&ep;两天后,状元山下铺子搭建好了。

&ep;&ep;四兄妹卯时起身,把昨晚整理好的锅碗瓢盆,油,米,白面……绑在推车上,踏着晨光,往状元山那边走去。

&ep;&ep;赶到状元山时已经快到辰时,山脚下两边的铺子已经开门,包子铺,面条铺已经开始营业,也陆续有路过的客人和书生坐在铺子里用食。

&ep;&ep;唐青山把手推车停在自家的铺子前面,和唐巧巧手脚麻利地开始搬东西。

&ep;&ep;唐可可牵着唐青河,抬眼看着眼前用翠绿的竹子搭建的铺子。

&ep;&ep;屋顶是厚厚的茅草,用竹子搭建成了一个二十来平米的小铺子,里面摆放了四张桌椅。铺子前面砌了四个个灶台……

&ep;&ep;这些都是唐青山和李家生这几天做好的,虽然简易了点,但李家生的手艺很是精湛,把一间小小的竹屋,搭建的如一个精致的手工品一般,在一排的竹屋中,显得鹤立鸡群。

&ep;&ep;唐可可满意地观察了一番后,也投入到准备工作当中。

&ep;&ep;“可可,左右两边就是面条铺包子铺,我们晚来的,真的会有生意吗?”唐巧巧一边把碗筷摆放好,一边担忧地问道。

&ep;&ep;“大姐,放心吧!你要相信我的手艺。”唐可可把十斤面粉调配好后,就让唐青山开始揉面。

&ep;&ep;没有办法,她人小力气也小,揉面这种活,只能交给唐青山了。

&ep;&ep;随后,唐可可生火熬鱼汤,唐巧巧开始洗切各种蔬菜和肉……

&ep;&ep;就连唐青河也没有闲着,帮忙烧火。

&ep;&ep;四兄妹各自分工合作,有条不紊地忙活着。

&ep;&ep;“青山,都在忙呢?”一道处在变声期有些沙哑的嗓音突然响起。

&ep;&ep;唐可可抬头看去,是个五官端正,长得很是清瘦的少年。一身粗布衫洗的干干净净,补丁很少。

&ep;&ep;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唐可可从原主的记忆中很快就知道,这个少年就是李家生。跟唐青山很要好,以前两个人经常进山砍柴打猎。

&ep;&ep;唐大贵秦小玉死了后,一家人就搬到了山洞里住,李家生就没有出现过。

&ep;&ep;当然,这其中的原因,不言可喻。

&ep;&ep;“家生,你怎么来了?”唐青山有些意外道。

&ep;&ep;“知道你们今日开业,肯定很忙,我给你们送一担柴火过来。”唐家生满脸腼腆道,一双黝黑的眼珠却飞快地瞟向了一边洗菜的唐巧巧。

&ep;&ep;唐可可两世为人,怎么会不明白唐家生醉翁之意不在酒。

&ep;&ep;心里明白了几分后,不由看向了一边的唐巧巧。

&ep;&ep;只见唐巧巧俏脸生红,满脸的娇羞,低垂着头不敢看李家生一眼。

&ep;&ep;看到这里,唐可可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ep;&ep;心里不由暗暗感叹,这古人成熟的还真的早。

&ep;&ep;李家生最多也就十三四岁,唐巧巧也只有十二岁,就懂的男女之情了。

&ep;&ep;果然,古人真的不能小觑啊!

&ep;&ep;只是,不知道唐青山晓不晓得这对青梅竹马的感情了。

&ep;&ep;有了李家生的加入,铺子里更加热闹起来。

&ep;&ep;蒸笼里放满了包子馒头,放在灶台上开始蒸。面条已经擀了一大堆,只要有客人来,随时就可以下锅。

&ep;&ep;白色的鱼汤熬的香喷喷的,唐可可见一切准备就绪,打算开始烙饼。

&ep;&ep;倒了两斤白面进面盆里,用筷子把面擀均匀,边用凉水边搅,稍稍弄了点水,不能太多。洒上葱末,盐,再搅拌几次。把锅烧热,把油绕锅四周浇一边,防止面粘锅。锅热后把面倒进锅里,用铲子把面擀均匀的摊在锅中,上面撒了一把芝麻。在把火弄小,中途适当的加油。面身呈金黄色就可以出锅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