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小花来到正屋便对上黛玉十分真诚的笑脸,旁边几个丫头也都看着她笑。这阵势,小花不由得有些纳闷、忐忑,不知迎接她的是什么消息。黛玉从桌子上拿起一个信封,递给她,示意她拆开看。

&ep;&ep;小花十二岁之前虽然不认得几个字,但十二岁之后跟着泠玉已学过不少字,这些年跟着一向喜欢读书的黛玉,她又留心往这方面努力,进步很快,看信已经没有什么障碍了。

&ep;&ep;小花颤抖着将信看完,眼神中闪过愕然、震惊、不可置信等种种情绪,最后都伴随着泪花化作浓烈的惊喜。

&ep;&ep;“姑……姑娘,这,这是可是真的?”她抬头,盯着黛玉,颤声问。

&ep;&ep;“千真万确。”黛玉道,“泠玉打听到我们到了扬州,辗转托人送来了信,这一封是点名给你的。怎么,她的字你不认得?”

&ep;&ep;“认得认得,这就是她的字迹,我认得!我刚学认字就是泠玉姐姐手把手教的,泠玉姐姐的字我不会认错。”想到泠玉,她就莫名的激动,语速和声调都加快了不少,“太好了,姑娘,泠玉姐姐她没有遭遇不测!哈哈,没想到,她已在苓江府成了家,夫君是个老实本分的庄户人家,家里有几十亩良田,日子倒还殷实,她说已有一儿,如今她又有喜了,七个月,很快就能再生一个大胖娃娃了……她还说,说……”

&ep;&ep;小花的脸红了,低头不再说话,十分羞赧的样子。

&ep;&ep;黛玉不肯放过她,问:“还说了什么?”

&ep;&ep;小花不好意思说,只推说是一些女孩子间的私房话。黛玉挑着眉头道:“你不说我也知道,泠玉姐姐劝你早点嫁人对不对?”

&ep;&ep;小花羞恼之下将信递给黛玉道:“姑娘自己看吧。”

&ep;&ep;黛玉看过之后说:“原来泠玉姐姐以为你已经嫁人生子了,还想以后跟你做儿女亲家呢。小花姐姐你可要早点嫁出去,不然岂不是叫泠玉姐姐的希望落了空?”

&ep;&ep;小花听完羞的恨不能将头埋到肚子里去,丫头们则是纷纷对着她笑。

&ep;&ep;这是黛玉设的一个计,信是黛玉伪造的。鉴于泠玉就是她,她就是泠玉,所以说是泠玉亲手所书也没有什么不对之处。黛玉知会了贾敏,贾敏想起泠玉不免又伤感一阵,不过如今她已儿女双全,生活美满,心头的那点伤感在看到膝下嬉笑的儿女之后,便淡了许多。

&ep;&ep;小花心头压了多年的一块大石头落地,性情为之一变,整个人都晴朗起来了。精气神一变,整个人的气色便好了不少,她生的本就眉清目秀,只是平日疏于装扮,如今略微梳妆打扮一下,整个人便娇俏起来。

&ep;&ep;那个年青的楚王府都尉至今未婚,便是因为对小花还不死心。听说小花心结已结,遂立刻托人提亲。

&ep;&ep;小花感动之余,也终于吐口允婚。

&ep;&ep;贾敏不仅赏还她卖身契,还收她做了侄女,将黛玉小院旁的三间小抱厦腾出来给她住,不仅赏了不菲的嫁妆,还另赏了两个陪嫁丫头给她。

&ep;&ep;这待遇虽然赶不上正牌世家姑娘,但在丫头里也极难得的殊荣了,将那些削尖了脑袋要往黛玉身边钻的小丫头们羡慕的吐血。

&ep;&ep;小花虽有亲生父母,但早在十二岁的时候便跟她断绝关系,况且如今也不在扬州城。她的婚事自然由贾敏主持,交换了庚帖,选定吉日,就在十月二十八。时间紧迫,小花便开始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关起门来绣嫁衣的生活。

&ep;&ep;进入十月后,天一日比一日冷,尤其是刮风下雨的时候,黛玉几乎不出门,日日待在烧着暖炉的屋子内,和吴钧琢磨着吃点什么好。

&ep;&ep;这日才下了一场秋雨,又冷了一分。

&ep;&ep;黛玉正窝在圈椅上吃吴钧剥的板栗仁,昭玉裹挟着一阵冷气进来。先在暖炉那烤热了手,他才走到黛玉跟前,变戏法似的变出一块玉雕的莲花来。

&ep;&ep;那精致的手工,黛玉一眼便看出是昭玉雕的。

&ep;&ep;她笑着接过,问:“这又是从哪里弄来了这么好的白玉?”

&ep;&ep;昭玉道:“上个月燕郡王派人送来的,一直在想雕什么好,想到你喜欢莲花,就雕了这个给你,怎么样,好看不?”

&ep;&ep;“好看。”黛玉真诚的称赞一句,又问:“燕郡王还时常给你送东西么?”

&ep;&ep;昭玉在黛玉旁边的软塌上躺下,随手从案上摆着的龙泉八棱口刻花盘里捻了一块板栗仁扔进嘴里,道:“也不是经常,三两个月送一次罢,我每次回信都劝他不要来回折腾,千里迢迢的,何必呢;真想给我,就都留着,我又不是不回京城了。可没用啊,他不听,依然我行我素——”

&ep;&ep;说到一半他就说不下去了,因为他感到一股冷冽的视线射在身上,让人浑身不舒服。能有这么大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