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我姓戚。”

&ep;&ep;“多谢这位戚姑娘。”

&ep;&ep;到了县衙,也没有升堂,衙役把几人直接领进了后面的办公处,犯人被宋捕头押进了牢里,看样子是要退一层皮了。

&ep;&ep;县衙后的办公处没有想象中的富丽堂皇,反而显得有些寒酸简陋,不过是普通的书桌与书柜,看上去也十分老旧,墙上只挂了一幅字,上面写着——克己奉公。

&ep;&ep;从这四个字和摆设,就能窥得这位在任县令一二,应该是个清正廉洁的人。

&ep;&ep;当然,也有可能这件屋子只是对方装样子用,私底下是个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

&ep;&ep;还没见到赵县令,戚映欢不好多做判断。

&ep;&ep;没隔多久,赵县令抱着袖子跨过办公处门槛,对几人一礼。

&ep;&ep;看到女儿安然无恙后他稍稍松了一口气。

&ep;&ep;赵县令长了张刚正不阿的脸,国字脸浓眉,身形高大:“顾小公子没事我就放心了,不然我可再无颜面去见顾兄。”

&ep;&ep;原来两家是旧识。

&ep;&ep;“是我没看好旭儿,怎么能怪在伯父身上。”顾照熙自然不会把自己的过错推到别人身上,又道:“此事也多亏了令千金,和苏老丈戚姑娘他们。”

&ep;&ep;“顾公子过誉。”赵小姐。

&ep;&ep;“何足挂齿。”戚映欢。

&ep;&ep;“不敢居功。”苏老头也摆摆手,不甚在意的模样。

&ep;&ep;戚映欢发现一个小细节,进了县衙后,苏老头变得沉默了不少。

&ep;&ep;赵县令看着这一老一少,心生安慰,如果所有人都像苏老头和戚映欢一样,那大齐朝兴盛指日可待。

&ep;&ep;他对戚映欢苏老头也是一礼:“此次我定将其余贼人一同绳之以法,还武陵一个太平。”

&ep;&ep;通过几句话戚映欢看出来了,这位赵大人想必是个愤青,也绝不是会装模作样的人,怪不得武陵县的人一提到这位赵大人都对她比手指。

&ep;&ep;“赵伯父高义。”

&ep;&ep;对于赵士扬,顾照熙听父亲提过,对方在做学问上比不得同期的学子,但是实践能力出众,也是个务实的好官,大齐朝百废待兴正是需要这种人的时候,他定会在之后的仕途上大放光彩。

&ep;&ep;师爷到场后,几人把事情发生的经过一一重复记录。

&ep;&ep;等记录完毕,苏老头爷与戚映欢告辞离开。

&ep;&ep;等两人走出县衙。

&ep;&ep;“还请二位稍等……”顾照熙把两人叫住:“舍弟的事,再次多谢二位。我还会在武陵县盘恒一个多月,如有事要我帮忙的话可去清风客栈找我。”

&ep;&ep;戚映欢刚想说:你客气了。

&ep;&ep;突然脑子里闪过什么,对顾照熙道:“那我有件事情现在就想要麻烦公子。”

&ep;&ep;“戚姑娘直说。”顾照熙倒是直爽。

&ep;&ep;“能帮我调查一下县城和附近几个镇子内所有的当铺吗?”戚映欢说:“我想知道,在最近的六年内有没有小稻村的村民来当长命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