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太庙外就已是一片厮杀声,弩箭刀剑相交,声声逼人隐约随风传入,无端地让人觉得心惊胆战。

太庙外乱,石阶之上护城营动将起来时,同样混乱。赵潜一声令下,护城营将士直逼元徵一行人。元徵抬手间就取了一人性命,手中夺了剑,藏匿在暗中的死士也悄然现了身,孟九无声无息地护在孟昙身侧,长鞭一甩,卷着妄图去夺襄王手中遗诏的人就狠狠扔了出去,有意砸在赵潜脚下,横死当场。

赵潜退了一步,脸色变得难看。

元徵提着剑,看着赵潜,面无表情地说:“平安侯,我父皇待你赵家不薄。”

“黄毛小儿,你懂什么!”赵潜冷笑道,“老皇帝迷了心窍,分明当初是我赵家一力支持他登上的帝位,他却忘恩负义,转头就将我儿送去燕南行什么督查,以致我儿死在燕南那等蛮夷之地!尸骨不!”

元徵冷冷道:“那小子在燕南胡作非为,险些挑起燕南之乱,身死燕南是他咎由自取。”

赵潜凶狠地瞪着元徵,陈年旧恨一涌而上,怒道:“胡说,老皇帝就是忌惮我赵家!”他神情倏然一变,竟笑了声,说:“容不得又怎么样,还不是死了。”

“你父皇死的时候好痛苦,眼见着自己的儿子死的死,造反的造反,怒急攻心,七窍流血,”赵潜微笑道,“死不瞑目,当真是痛快。”

元徵只觉一股火燎到心口,烧得耳边嗡嗡作响,眼前浮现日夜纠缠着他的噩梦,用力攥紧手中剑,目光狠狠地移向元珩。元珩就在赵潜身侧,二人隔着珠旒对视着,眼神漠然无温,毫无半点年少时的温情。

陡然间,身后一道劲风袭来,元徵反手一剑铿然作响,却是两剑相撞,回过头,司韶英剑尖微震,已朝他刺去。

太庙血腥味渐浓,护城营和禁军不和已久,如今大动兵戈,不啻于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恨不得将对方斩于兵刃之下。

大燕建国数百载,太庙巍峨屹立在这繁花燕都从未染血,如今却亲眼见证了这一场兄弟阋墙,同室操戈。白玉铺就的百十长阶,血水汩汩流淌,尸体横陈。百官中文官占了大半,乱事一起,一个一个都慌得要命,或三三两两躲在瑞兽后头,或四散奔逃的,甚至有已经成了被殃及的池中鱼,倒在血泊中。

二人剑锋相击,元徵和司韶英甫一交手,方觉出司韶英武功竟非等闲。元徵要取元珩和赵潜二人性命,司韶英却紧紧缠着元徵,不顾生死地护着元珩。二人相斗了数十招,司韶英到底不是元徵的对手,元徵虚晃一招掠过司韶英,直逼元珩。

司韶英:“陛下!”

元珩后退了一步,珠旒晃动间,神色未变,抬手抓着赵潜一掌拍出,竟将赵潜送去了元徵剑上。

一剑穿心。

赵潜毫无防备,丝毫不信一直在他面前软柿子似的元珩竟敢如此,瞪大眼睛,低头看了眼贯穿身体的冷剑,想回头,剑却已经抽了出去,只见眼前血水飞溅,须臾就失去了所有颜色。

血沿着剑尖滴滴答答直淌,元徵看着元珩,不知怎的,竟笑了起来,“三哥,我从来不知你会武。”

元珩也笑,道:“阿徵,你不知道的何止这些?”

“韶英,退后,”他信手抽出一柄软剑,剑芒如秋水,说:“阿徵,从小到大,你我兄弟都没有切磋过,今日,便放手一战吧。”

元徵抖落剑尖血,沉默地看着元珩,元珩摘了帝王冕旒随手丢在地上,叹了一声,似有惋惜之意,下一瞬,软剑如寒蛇朝着元徵逼近。

大燕皇室自幼就习六艺,熟弓马。元珩身体不好,元徵不过十二三岁就能提起玄铁长弓自如地连发三箭,元珩却连挽弓都不行。皇帝喜欢元徵,除了元徵是皇后所出,还因为他觉得元徵最像他。

皇帝总说,在朕这些皇子当中,只有阿徵最像朕。

元珩道:“父皇说只有你最像他,可他从来就没正眼看过我们。”剑尖缠上剑锋,一刚一柔间暗藏杀机,元徵冷漠道:“这就是你弑父的理由?”

“弑父?”元珩说,“弑君的是赵潜,与我何干。”

说话间,剑上已过数十招,元徵手中剑式越发凌厉凶狠,生生削去龙袍袖角。元珩眉心一蹙,若非他闪躲及时,那一剑只怕要当胸而过,元珩目光转冷,口中却道:“阿徵,我知你不想做皇帝,如今坐皇位的是我,你又为何要和我争?”

“去做个闲王不好吗?”

元徵寒声道:“元珩,你配坐这皇位么!”

“你知道因你一念北境战火连绵死了多少人?”元徵狠狠一剑斩下,元珩喉头一甜,疾退三步,只见元徵步步紧逼刀锋迎面,憎恶至极道:“你根本就不配为人君!”

“哈,我不配?”元珩虎口发麻,他盯着元徵,抬手擦了擦嘴边的血,冷冷道,“我不配,你配么!”

“你不过就是一个仗着父皇宠爱,仗着出身显贵门阀的废物!”

“你要没有你那个早死的母后,你算什么东西?”

元徵面无表情地看着元珩,元珩心中压抑多年的怨恨脱闸而出,一发不可收拾,他恨声道:“元徵,你说的好大仁大义。自古一将功成万骨枯,成大事者,谁脚下不是踩着累累白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