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张占东这个吃货老板,灰熊几个老外,不但汉语说的贼溜,各种食材更是如数家珍。

飞龙的大名,大家伙都听说过。

传闻“天上龙肉,地上驴肉”中的龙肉,说的就是飞龙。

早年间东北老林子里偶有所见,这些年,很少再听说。

别说陆小川和魁哥了,这下子,就连小若都抱着猎枪跃跃欲试。

“你们仨想什么呢?”

谭大姐把背上的滑轮弓取下来,“一枪轰上去,只剩下羽毛了!”

灰熊冲谭大姐比划了个大拇哥,这位一听就是行家。

众人这才换上手孥,呃,除了谭大姐之外,就连张占东几个,都是配备手孥用的,他们可没有危急时刻,靠一把长弓处理危险的本事。

参与围剿的,是谭大姐和灰熊、野狼,至于剩下的人,根本无法做到不惊动花尾榛鸡还能偷偷靠近。

偷偷靠了上去,几只在浆果灌木丛里啄食草种的飞龙出现在视野中。

这些飞龙毛色很暗淡,几乎只有黑白两色,偶尔才有黄色羽毛,它们体型比成年家鸡小不少,最大的一只才有三十公分长度,其他的只有二十几公分长,头顶有一撮短毛,看上去并不起眼。

饶是谭大姐走南闯北,飞龙这东西,还是头一次见!

张弓搭箭,谭大姐直接瞄准那只最大的,一松手,咄一声,直接利箭贯脑,那只飞龙钉在地上!

如今,这把滑轮弓在谭大姐手中,愈发熟练,甚至就心底的感觉而言,谭大姐更喜欢用弓箭,而不是枪械。

随着谭大姐出手,灰熊和野狼也同时激发了手孥,准头都不差,两只还没反应过来的飞龙,瞬间中招。

剩下的几只飞龙,呼扇着翅膀,惊慌失措的逃进了草丛深处。

这东西不擅长飞行,能飞,但是很笨,估计国内差点被抓灭种,跟这个有很大的关系。

三只肥嫩的花尾榛鸡,足够吊汤了。

一行人是顺着河流走的,有动物踏出的小径,还算容易。

再走了半个钟头,一片平整的缓坡出现,晚上就在这里安营扎寨。

大家伙分工,女性平整地面,布置帐篷,有谭大姐在,倒也不用担心安问题。

灰熊和野狼拎着枪钻进旁边的林子,也不知道想要捕猎什么猎物。

陆小川和魁哥负责钓鱼。

在蔷薇花农场锻炼出了的钓鱼技巧,有了用武之地。

这里人迹罕至,河里的鱼压根没有被钓的概念,很容易咬钩。

兄弟俩直接挖了蚯蚓,也不用水洗,沾一下香油,挂在鱼钩上,效果非凡。

短短十多分钟,两人就钓了三条北美狗鱼、两条条纹鲈鱼、两条小口鲈鱼,加起来一共有十四五斤。

拎着战利品返回营地,帐篷还没搭建起一顶,兄弟俩直接被抓了壮丁。

张占东对这附近十分熟悉,他带着麦克一起,要抓胡瓜鱼。

胡瓜鱼又叫多春鱼,夏季的时候鱼籽特别多,到了秋季达到顶峰,这种鱼不管烧烤还是炒着吃味道都很香。

为了制作这道菜,张占东特意带了不少的橄榄油。

胡瓜鱼长短不过七八厘米,体长呈梭形,很纤细,不过这个时节的母鱼都带着饱满的鱼籽了,它们栖息在河边,动作灵活,不好捕捞。

张占东有备而来,身为一个资深吃货,他有办法对付这些小鱼。

特制的网兜被掏了出来,和麦克一人一个,顺着河底慢慢拨弄。

这东西,使用的时候很讲究技巧,新手操作,很难捕捉到灵活的胡瓜鱼。

不过,在两个老练渔夫的手里,网兜堪比神器,短短二十分钟,就捕到了四五十条肥鱼。

胡瓜鱼不用处理肚子里的内脏,只要洗干净就可以做菜,很方便。

炊具相当齐,一个高压锅,一个焖米锅,一个平底锅。

高压锅直接加水,把收拾干净的飞龙切块过一下水,逼出血沫,接着就不用管了,慢慢炖就行。

飞龙名声在外,自然有其道理。

这种飞禽肉味鲜美,不用放其他调料,那会损伤原本的鲜味,只用在出锅前撒上白盐就成。

米饭焖上,把处理干净的鱼都用佐料腌制,等会可以煎鱼吃。

在平底锅里放入橄榄油,把胡瓜鱼下进锅里,略微煎一下,放入佐料翻炒,然后加水炖一会,就是一道美味。

陆小川惊讶的发现,翻炒之前,张占东竟然放了大酱……这位富家公子果真是个吃货,连大酱都随身携带,也是没谁了。

接着又是煎鱼,张占东一通操作,打下手的麦克配合的行云流水,可见两人都是功力深厚。

灰熊和野狼从林子里钻了出来,众人有点惊讶,没听到他们放枪。

两个彪形大汉却是满脸笑嘻嘻,各自手里拎着两只肥大的野兔!

这两个家伙,用手孥对付野兔,直接抓到四只。

山野兔本身体型就大,加上深秋正是膘肥肉多的时候,拎在手中,犹如拎了四只狗一样。

野兔面相狰狞,一点看不出来食草动物的柔顺,加上出格的体型,一帮女人们,没有哪个发出灵魂拷问:兔兔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